近年來,有機超長磷光材料憑借其獨特的發光特性,在新型材料領域引發廣泛關注。這類創新材料不僅具備革命性的余輝壽命,更在發光顯示、防偽加密、傳感檢測及活體生物成像等前沿領域呈現出色的應用潛力。其超長發光壽命、裸眼可分辨及高信噪比等優勢,為突破傳統熒光材料的技術瓶頸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展現出橫跨基礎科學與產業應用的雙重價值。
有機超長磷光材料在發光顯示、防偽、成像等多個領域
都展現了優異的應用效果
盡管有機超長磷光材料已在多個領域取得顯著進展,但由于其發光機理尚未完全闡明,研究者仍缺乏普適性的分子設計策略,于是如何精準地調控分子結構與堆積方式,從而獲得高效、長壽命的發光性能,依然是該領域的核心挑戰。本期大咖講堂特邀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楊志涌教授,于 4 月 15 日帶來《淺談有機超長磷光》在線課程。楊教授將帶領大家回顧有機超長磷光材料近 10 年的發展歷程,并圍繞團隊的研究成果,介紹有機超長磷光材料的機理、材料體系拓展(從小分子純晶體到摻雜聚合物)、前沿應用與轉化。希望能啟發廣大研究者對有機材料的構效關系、激發態調控帶來有益的思考。
無論您是新型材料領域的探索者,還是光電工程領域的研究者,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不僅能系統掌握有機超長磷光材料的核心原理,還能為未來發光材料研發獲取創新靈感。
即日起,掃描下方海報二維碼,即可免費報名鎖定席位!
課程信息
講座課程
《淺談有機超長磷光》
講座時間
4 月 15 日 14:00 - 16:30
推薦參加人員
• 材料科學、化學、物理、光電工程領域研究人員
• 防偽加密、生物成像、信息安全行業研發人員
• 專注有機功能材料創新的科研團隊負責人
• 對前沿交叉學科感興趣的跨領域研究人員
您將了解
• 有機超長磷光的基本原理
• “n、π 基團”概念和“n-π 結合”設計有機超長磷光分子策略
• “中間能級”調控有機超長磷光體系性能的關鍵作用
• “動態網絡”提升有機超長磷光力響應性能的作用
主講人
楊志涌 教授
中山大學化學學院
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逸仙學者)、博導,廣東省杰青,“廣東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從事有機超長磷光材料設計及其力響應研究,近年來在 Nat. Commun.、Sci. Adv.、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Chem. Soc. Rev.、Sci. China Chem. 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 100 余篇,被引用 5000 余次。受邀為 ACS Books、Wiley 等撰寫專著(3 章)。獲發明專利授權 10 余項。獲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5/12,2018);入選美國斯坦福大學聯合愛思唯爾數據庫發布的全球前 2% 頂尖科學家“年度影響力”榜單(2020-2024)。
講座安排
14:00-14:45
有機超長磷光小分子體系的興起
(有機超長磷光小分子晶體的發現和發展,小分子結構規律、機理和應用。重點介紹超長磷光機理理解的深化。)
14:45-15:10
有機超長磷光聚合物體系的壯大
(機超長磷光聚合物體系的發展,體系結構規律、機理和應用。重點介紹其應用領域的拓展。)
15:10-16:30
互動答疑
如何報名
掃描海報中二維碼,進入活動頁面即可報名。(課程開始前10分鐘可通過“報名提交成功通知”進入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