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政策法規】中藥配方顆粒的出現,解決了服用不便的問題,它是將單味中藥飲片經過水提、分離、濃縮、干燥等一系列工序后制成的顆粒,患者無需再花費時間煎煮,隨時隨地都能服用。2025年2月以來,多省市宣布將中藥配方顆粒納入醫保,將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例如,陜西銅川,自2月份起,將炒酸棗仁、黃連、白芷等 221 種中藥配方顆粒納入市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的中藥配方顆粒按照通用名管理,不區分生產企業,參照醫保藥品目錄 “乙類藥品” 管理 ,執行銅川統一的藥品先行自付比例,這使得當地需要長期服用中藥的患者受益頗豐。
再比如,北京市醫保局自2月28日起對具有中藥配方顆粒國家藥品標準的200個中藥配方顆粒品種進行醫保報銷,參保患者使用價格不高于支付標準的藥品,患者和醫保基金以實際銷售價格為基礎,按政策規定分擔費用;患者使用價格高于支付標準的藥品,超出支付標準的部分由患者自行承擔(一至六級革命傷殘軍人除外)。
隨著越來越多的省份將中藥配方顆粒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市場對中藥配方顆粒的需求有望進一步擴大。根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數據統計,2021 年我國中藥配方顆粒市場規模達到 252.45 億元,華經產業研究院預計 2025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532.18 億元 。市場的擴容,會促使中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質量,推動中藥配方顆粒行業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發展。同時,這也有利于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讓古老的中醫藥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不過,在推進中藥配方顆粒納入醫保的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不同省份納入的品種數量不一,報銷方式也有所不同,這種差異可能會導致患者在跨地區就醫時,面臨醫保報銷的銜接問題。
此外,隨著中藥配方顆粒市場的擴大,如何確保藥品的質量和安全,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這可能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障,包括:建立統一且嚴格的質量標準體系、加強監管力度、提升中藥配方顆粒生產企業的責任意識和自律能力等,只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確保中藥配方顆粒在市場不斷擴大的同時,保障藥品的質量和安全,讓患者能夠放心使用,推動中醫藥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總的來看,多省市將中藥配方顆粒納入醫保,是一項惠及民生的好政策。它不僅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治療方式,也為中醫藥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在未來,我們期待看到更多的中醫藥產品能夠納入醫保,讓中醫藥更好地服務大眾,為人們的健康保駕護航。同時,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進一步完善政策,解決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促進中醫藥事業的蓬勃發展。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