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疊加地方集采、器械耗材集采,2025年將是集采大年。據悉,第十一批國采的準備工作有望提上日程,國家醫保局曾明確,2025年,醫保部門將持續深入推進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包括國家層面將在上半年開展第11批藥品集采。據預計,第十一批國采有望于今年4月份發布招標文件。
近年來,國家藥品集采的門檻逐步提高,競爭愈發激烈。第十批國采的入圍條件已經設定為7家及以上企業,這一高標準確保了中選藥品的質量和價格競爭力。若第十一批國采延續此標準,有數據顯示,截至2月24日,已有108個品種滿足競爭格局≥7家的基本條件,其中7家競爭的藥品數量達到30個,8家和9家競爭的藥品各有10個,競爭激烈的品種有30家企業參與。
其中,乳果糖口服液體劑是競爭廠家多的藥品之一,過評和原研企業總數達到31家。此外,氨溴索口服液體劑(27家)、乙酰半胱氨酸吸入劑(26家)。
業內指出,在這些參與競爭的品種中,還不乏年銷售額達到10億級甚至百億級的大品種。例如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注射用頭孢唑肟鈉、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達格列凈口服常釋劑型以及吸入用七氟烷等。
此外有分析指出,神經系統藥物一直是納入國采品種數多的治療大類,在系列政策加持下,該大類市場跌宕起伏,格局持續洗牌。有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6日,197個神經系統化藥已有企業過評或視同過評。40個品種競爭激烈,過評企業數達10家及以上,其中有2個達30個以上,分別為對乙酰氨基酚片(36)、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31)。
而從神經系統藥物過評企業情況看,人福醫藥、復星醫藥、華海藥業、恩華藥業、上海醫藥、華潤醫藥、石家莊四藥、揚子江藥業、齊魯制藥等藥企(以集團計)已過評的神經系統藥物品種數達20個及以上。
國家藥品集采制度的持續深化和擴大,意義深遠。一方面,其有助于進一步降低藥品價格。通過集中采購,以量換價,能夠大幅削減藥品虛高價格水分,直接減輕患者的用藥負擔,提升醫療保障水平,讓更多患者能夠用得上、用得起優質藥品。另一方面,這一制度對藥企產生了深刻影響。在集采的大環境下,藥企依靠傳統模式獲取高額利潤的空間被大幅度壓縮,這促使藥企必須加強研發創新。只有不斷投入資源進行創新研發,推出更具療效、更有優勢的創新藥,同時提升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立足。
按照國家醫療保障局的規劃部署,2025年,醫保部門將持續深入推進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包括國家層面將在上半年開展第11批藥品集采,下半年開展第6批高值醫用耗材集采,并適時啟動新批次藥品集采。據預計,2025 年國家和各聯盟組織共同開展的藥品集采品種數量將達到700個。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