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印跡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項
發布時間:2010-11-20(一)蛋白質的分離
利用5%~20%梯度的SDS-PAGE、尿素—PAGE、等電點聚焦(1EF)—PAGE、雙向凝膠或瓊脂糖凝膠作為介質,對蛋白質樣品進行分離,其基本操作與凝膠電泳一樣。不同之處是,凝膠厚度需0.8mm,經分離后的凝膠(SDS-PAGE除外)要浸泡在含SDS的緩沖液中,使蛋白質帶上負電荷,以利于凝膠中的蛋白質在電場中轉移到正極邊的NC膜上。因此,在分離蛋白質時,大多數是用SDS-PAGE系統進行的。不過,也有用非SDS-PAGE系統替代的,如用此系統進行轉移操作時,則需將凝膠上的蛋白質轉移到處于正極和負的兩張NC膜上(即將凝膠置兩張NC膜之間),該程序的靈敏度較低。
(二)NC膜的處理
取一張與凝膠條大小相等的NC紙(用手術刀切),浸泡在電泳轉移的緩沖液(一般為25mmol/L Tris,191mmol/L甘氨酸,20%甲醇)中0.5h(國產NC紙浸泡2h以上)。
(三)凝膠的處理
樣品在SDS-PAGE中電泳后,切下欲轉移的凝膠條區段或將整個凝膠板浸泡在電泳轉移緩沖液中0.5h,輕輕搖動除去膠中的SDS、巰基乙醇等物質,使凝膠中的離子強度與轉移液相同,以利于蛋白質恢復其天然結構和生物學活性,防止凝膠的膨脹。
(四)準備海綿和濾紙
剪裁與NC膜大小相同的海綿和濾紙各兩塊,用電極緩沖液浸濕。
(五)“夾心餅”的制作
先把有孔洞的有機玻璃板放在干凈的玻璃板上,然后蓋上一塊海綿,海綿上鋪一層濾紙,接著小心地把凝膠平放在濾紙上,NC膜要端端正正地放在膠面上(一旦放下就勿拿起)。在NC膜上依次蓋上濾紙、海綿和有孔洞的有機玻璃板。zui后用橡皮筋捆緊,放入裝有電極緩沖液的電場中。夾有凝膠的一端朝負極,夾有NC膜的一端朝正極。通電后調節電流為60mA左右(恒流),4℃環境下電泳6—18h。在制作“夾心餅”時,每兩層之間不能有氣泡,否則影響樣品的轉移。此外,電極液中應含有20%的甲醇,以防電泳過程中凝膠變形。分子質量大轉移時間長,反之則時間短。通常轉移過程也是進一步除去SDS和恢復轉移物質的結構與生物活性的過程。
(六)鑒定
1.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 (1)試劑:①PBS液,含0.15mol/LNaCl的0.025mol/L磷酸鹽緩沖液,pH7.4;②PBS-T液,含0.3%吐溫的PBS液(淬滅劑);③HBP-IgG溶液,HRP-人抗體復合物溶液;④聯苯茴香胺溶液,50mg聯苯茴香胺溶于10ml甲醇中;⑤染色液(用前配制),取27ml bPBS-T液,3ml聯苯茴香胺液,35ul3%過氧化氫溶液混勻。
(2)染色:印跡后的NC膜在50~200mlPBS液中漂洗5min,除去粘在NC膜上的凝膠,而后在PBS-T或PBS-BSA(含3%的牛血清清蛋白的PBS)溶液中,37℃環境下,手搖振蕩15min(封阻反應),與酶標記物溶液20ml(1;25,稀釋度視HRP活力高低而定)反應2h(37℃環境下),再用PBS、PBS-T或PBS-BSA分別漂洗。接著轉入30ml(如膜為4cmX8cm時)染色液浸泡5min左右,即可顯出特異的抗原棕色譜帶(注意:一旦譜帶顯示立即取出),用蒸餾水漂洗后,密封保存于4℃的蒸餾水中。
2.放射自顯影術 封阻后的NC紙與放射性核素標記的抗體或其他相應的配體進行反應,接著經過漂洗、烘干、壓片和沖洗,即可呈現自顯影譜帶。
除上述鑒定方法以外,使用印度墨水、天津繪圖墨水、氨基黑和考馬斯亮藍等試劑也可進行染色,以鑒定印跡在NC膜上的蛋白質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