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人類進化導致微生物滅絕
發布時間:2016-7-21微生物滅絕可能是一些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以及目前出現的抗菌素耐藥性危機的“幕后黑手”。
這一慘淡信息來自對人類歷史如何影響地球微生物,尤其是那些生活在人類體內的微生物進行的深度分析。“腸道菌群的多樣性正隨著文明的進步而衰退。”來自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的Michael Gillings在日前于波士頓舉行的美國微生物學會年會上表示。
Gillings介紹說,包括農業、飲食、衛生設施、對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在內的文化實踐,要對生活在富裕國家的人群腸道內微生物多樣性的降低負責。他提出,這種多樣性的喪失開始于人類學會用火的35萬年前。
通過烹飪,人類將更多卡路里從食物中釋放出來,從而進化出更大的大腦和更小的消化系統。“如果你擁有較小的腸道,這意味著留給微生物群的空間也會變小。”Gillings表示。
約1萬年前,當人類發明了農業時,細菌多樣性可能進一步衰退。在轉向農耕的過程中,人類開始食用范圍狹窄很多的食物,而這影響了體內的菌群。
如此多的和人類共同進化的細菌種群突然消失,被懷疑在諸如肥胖、哮喘、炎癥性腸病、牛皮癬,甚至是心理疾病等一系列健康問題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微生物群似乎對大腦活動產生了影響,而焦慮和抑郁同腸道易激綜合征存在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