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北京生物醫藥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發布時間:2009-12-30生物醫藥產業是新興的產業,也是發展潛力無限的產業。11月3日,*總理*在首都科技界大會上發表講話,強調科學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非常關鍵。*說:“健康科技、生物醫藥事關民生大計。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加快這個領域的創新和發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要把生命科學前沿、*手段與傳統醫學優勢結合起來……大幅度提升生物醫藥產業的競爭力。”
11月20日,北京市發布生物醫藥產業等五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實施方案,實施年限為2009年~2011年。在生物醫藥領域,提出將緊緊抓住“成果產業化、產業規模化、服務現代化”的主線,鞏固發展現代中藥、化學制藥、醫療器械三個優勢領域,積極培育生物制藥、生物農藥、工業生物三個潛力領域,加快發展研發服務、成果轉化、市場流通三個領域的重點任務。
業內人士認為,基礎雄厚的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已經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迎來歷史發展機遇
進入新世紀以來,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究不斷取得重大突破。這種突破,正在農業、醫藥、能源和化工等領域孕育和催生新的產業革命,進而引發新的產業分工。加速生物產業發展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重點。尤其是在當前形勢下,為應對金融危機,各國紛紛在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危機之后重振經濟做好準備,生物產業已成為許多國家的重要選擇。
國家*相關人士表示,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今后面臨的資源供給“瓶頸”更加突出,生態環境約束更加明顯。因此,加速生物產業發展,對于我國緩解人口、健康、資源、環境等瓶頸約束,促進經濟穩定增長,保障國家安全等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
今年6月,《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頒布,明確提出“加快把生物產業培育成為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強調了生物產業的重大戰略意義。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隨著醫療體制改革和擴大內需政策的穩步實施,以及“科技北京”行動計劃、“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全力推進,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已經成為首都調結構、保增長、促民生的重要力量,也迎來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
產業形成“首都特色”
記者從北京市科委了解到,近年來,北京的生物醫藥產業依靠科技創新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經過多年發展,北京的生物醫藥產業在產業結構、創新能力、發展潛力、空間布局等方面形成了顯著的“首都特色”。
一是以大中型國有企業為骨干的北京生物醫藥創新體系已初步形成。幾年來,北京市重點推動北京醫藥集團、北京同仁堂集團、中國生物技術公司三大集團的創新體系建設。目前,三大集團與首都科技資源密切聯合,建立了一批國家工程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標志著北京在化學藥、中藥、生物制藥等領域已經初步建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這些工程技術中心承擔并開展了新產品研發、大品種再開發、生產工藝關鍵技術提升等大量工作,為企業的發展和產業的壯大發揮了積極作用。現在,骨干企業已經成為推動北京生物醫藥產業發展zui重要的力量。2008年,以北藥集團、同仁堂集團、天壇生物等為代表的骨干企業完成銷售額228億元,為產業貢獻了75%的工業產值。
二是中小創新型企業在支持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以泰德制藥、源德生物、樂普醫療、雙鷺藥業等為代表的一批具有專有技術的高成長性企業已成為北京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憑借專有技術或*品種,這些企業盈利能力強勁,銷售利潤率往往高達50%。科技型企業依靠創新發展,得到了國內外資本市場的廣泛認可,樂普醫療、天壇生物、北京科興、源德生物、中生北控、同仁堂科技、雙鶴藥業等16家北京生物醫藥科技型企業先后在紐約、新加坡和我國香港、上海、深圳等國內外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目前市值超過1000億元。
三是北京已經成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焦點城市。北京強大的科技資源、臨床資源和市場吸引了大批海內外企業和研發機構來京發展。2003年以來,北京生物醫藥領域已吸引外來投資項目77個,總投資額達138.08億元。法國的賽諾菲-安萬特、美國的寶潔和健贊、丹麥的諾和諾德以及江蘇揚子江、吉林修正、河北以嶺、江西江中等國內外企業已成為北京生物醫藥領域的重要力量。
四是一大批企業開始走出去。北京生物醫藥產業的化具有堅實的基礎和良好的開端,近年來,一批發展態勢較好、品牌認知度較高的骨干企業在走向的道路上均有著良好的表現:北京賽科藥業已開始在美國申請注冊自己生產的仿制藥;北京紫竹藥業的原料藥及制劑產品已行銷20余個國家;同仁堂集團開設了多家海外分店,海外注冊品種超過400個,等等。
描繪美好發展藍圖
北京*生物產業基地的集群模式和產業集聚度在全國處于,形成了以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為產業創新中心、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制造中心、以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為新興制造業集聚區的“三點支撐、協同發展”的空間布局。目前,三個園區占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的50%以上,成為承載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向支柱產業邁進的重要平臺。
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已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在這種形勢下,如何保持健康、快速的發展勢頭?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楊偉光表示,北京擁有中國zui雄厚的科研、臨床資源,zui強大的中心市場,zui的人才群體,具備了生物醫藥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基礎和環境。目前,北京已經形成了以企業為核心,政、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創新體系,建成了生物芯片、新型疫苗、病毒工程、制劑技術等一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豐富的科技資源、*的創新氛圍、大都市的雄厚底蘊,使得北京有信心把首都資源優勢轉化為區域產業競爭力。
北京是中國生物醫藥成果的主要誕生地,每年產生了近40%的生物醫藥成果。目前,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是成果轉化難。一方面大量的上游成果難以與產業、金融資本銜接;另一方面產業發展又很難獲得快速發展的支撐產品。轉化期的投入不足和操作的不專業性,限制了北京大量成果優勢的充分發揮。
現在,北京正創造各種條件,放眼,建立專業的服務機構,尋找各種機會,幫助企業吸納的成果和技術,幫助重大品種產業化,從而不斷鞏固和擴大北京在疫苗、診斷試劑、新型制劑、研發服務等特色領域的優勢,使創新成果在北京生根發芽,并zui終成為北京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保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北京不斷整合自身科技資源,努力營造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打破政策瓶頸,依托首都科技人才優勢,力促企業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努力已初見成效,企業集群效益日漸顯現。今后,北京市還將繼續優化市場、資金和人才等方面的資源配置,以科技創新為手段進一步提升重點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推動重點企業和品種打入美國、歐洲等主流市場,進一步推動重點產品擴大*,進一步推動*品種加速上市。
北京生物醫藥產業的未來幾年是什么樣子?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楊偉光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藍圖:依靠科技創新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產生10~15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高、上有影響的大品種;形成以3~5個年銷售額超過百億元的企業和60~80個年銷售額過億元的企業組成的持續健康發展的企業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