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冬季進補食材海參
發布時間:2010-3-3吃海參,好吃不好吃廚師定,但是不是買對了海參就是你說了算。而且,吃海參,口味還在其次,冬季進補才是這北風呼嘯下的正經事。
基本上,只有中國人才吃海參,外國人大多數對海參是陌生且抗拒的,當然,除了西班牙人,可他們和我們吃的不一樣,他們吃的是海參的內臟。我們也吃海參內臟,但是單指海參的“黃”,統稱海參花。海參花是非常罕見的食材,這東西一般得碰,也不是每條海參都有,所以在海參王吃到海參花湯,那簡直就是奇遇中的奇遇了。大多數時候,我們吃的是海參的“肉”,而zui普通的方法自然就是蔥燒海參。蔥燒海參是一道魯菜,這個菜的產生是有地理淵源的,我們只有渤海灣地區產海參,而zui懂吃海參的人就是山東人和大連人,這兩個地方的人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基本可以劃為一個集合之中,因為大多數大連人都是當年闖關東到的東北,也把吃海參的習慣帶到了東北。
進補,吃海參
大連人吃海參,既當飯,又當藥。每年到了入冬時分,從頭九*天開始,到九九zui后一天,每天吃一條海參,是大連人冬天zui簡單、zui直接、zui家庭式的進補方式。有人說,一天一條海參那還不得吃到流鼻血嗎?在大連海參文化節上,營養學家崔梅告訴我們,海參作為溫補佳品,一天一條絕不為過。海參在《本草綱目》中就是作為一種藥材出現的,而從食物本身的藥性上來說,海參性溫、味甘咸,又是黑色物體,補腎效果*。作為人體元氣的來源——腎補好了,脾的功能也會相應隨之提高。作為一種海產品,海參中的營養成分主要是海參肽和海參酸,這兩種物質對血尿的代謝不會產生影響,痛風和類風濕的病人也可以放心享用。
海參的與時俱進與墨守成規
一般我們吃到的海參都是鹽漬海參或是海參干,海參的營養成分多數是水溶性的,在處理加工的過程當中會損失30%的營養成分,在后期的發制過程當中又會損失一部分營養成分。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有一些海參專賣品牌使用急凍技術處理海參,把營養都封起來,把營養流失做到zui小,同時我們也建議大家把發制海參的水保留下來,那里面可都是營養。雖然現在市面上餐廳里烹調海參的方法各異,假如是自己在家吃海參,zui簡單的方式就是把海參下到粥里面,這樣就可以毫無損失地把整條海參全部攝入到體內了,雖然這種方式看起來毫無新意且有點墨守成規。海晏堂海參還推出了一款像泡茶一樣吃的海參,形式上看還真是海參的營養一點都沒浪費。
吃海參,閉著眼睛叫醒耳朵
閉著眼睛,是告訴你海參的賣相真的不重要,它的刺長不長,樣子美不美,其實和它帶來的滋補效果關系并不大;叫醒耳朵是要你知道,中國人一般說的海參指的是渤海灣一帶的海參,中國的基本就是指遼參了,日本的就是關西和關東參,在這片海域中生長的海參才有我們以上說的那些營養價值。就好像只有長在東北長白山的人參才叫做人參一樣,渤海灣的海參也是有“地名保護”的。現在我們吃到的海參大多是“養殖”的,一般是3年生的,養殖分蝦圈參和底波參兩種。蝦圈參養在淺海,底波參則養在水深40~50米的海域里。說是養殖的,其實也不過是人為介入了海參繁殖的過程,每年人工下苗到海里去,海參吃的是海里的微生物,真不是人想飼養就能飼養得了的,所以基本上還是半野生狀態。而且養海參也是靠天吃飯,萬一這幾年海里的微生物不太合海參的口味,減產就是一定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