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抗鹽植物”改良鹽堿地指日可待
發布時間:2010-6-19*土地的1/4到1/3為鹽漬化土壤,大約20%的耕種土地和接近一半的灌溉土地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鹽漬化危害。如何讓鹽堿地也能生長糧食?近日,華東師范大學夏濤教授的課題組,通過基因改組技術創造了一種新的“鈉氫逆向轉運蛋白”,轉入并表達這種新基因的植物,能夠在高鹽環境下正常生長,這一研究成果已在學術期刊《生物化學雜志》在線發表。
如何讓植物耐鹽?科學家試圖把鹽離子從植物細胞細胞質內搬運到液泡中,將其隔離。而指揮這種搬運工作的就是液泡膜上的鈉氫逆向轉運蛋白。目前,科學界已經克隆了大量鈉氫逆向轉運基因并進行了該類基因的工程化嘗試。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發現,這種鈉氫逆向轉運蛋白的活性仍然不強,植物的抗鹽效果不甚理想。
*土地的1/4到1/3為鹽漬化土壤,大約20%的耕種土地和接近一半的灌溉土地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鹽漬化危害。如何讓鹽堿地也能生長糧食?近日,華東師范大學夏濤教授的課題組,通過基因改組技術創造了一種新的“鈉氫逆向轉運蛋白”,轉入并表達這種新基因的植物,能夠在高鹽環境下正常生長,這一研究成果已在學術期刊《生物化學雜志》在線發表。
夏濤教授課題組決定以酵母突變體為高通量的篩選體系,通過基因改組技術強化鈉氫逆向轉運蛋白的搬運能力。數據顯示,這種新創造的鈉氫逆向轉運蛋白轉運鹽分的能力比野生的鈉氫逆向轉運蛋白提高了約1倍?,F在,他們還將該基因植入擬南芥中,結果發現擬南芥在鹽堿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目前,該課題組正在改良這種基因,繼續提升它的活力,同時開展改良基因的工程化育種。“我們的研究為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培育植物耐鹽新品種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這些新基因可以用于鹽堿地的生物改良,緩解我國人口多、耕地減少的局面。”夏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