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式壓片機平衡性試驗以及相關試驗技術
發布時間:2013-7-10
旋轉式壓片機的技術要求:
1.1材料與外觀
1.1.1材料
定刀宜采用工具鋼制造,其余與藥材直接接觸的零部件應采用耐腐蝕、無毒、易清洗、化學性能穩定,并且不與藥材發生化學變化或吸附藥材的材料制造。
1.1.2表面處理
不與藥材接觸的采用碳鋼制作的鈑金件、結構件的非機械加工表面應進行涂覆處理,涂覆層應密致,不得有明顯漏涂、流掛、起泡、縮皺、銹蝕或脫落等缺陷。
1.1.3外觀
切片機外表面和外邊緣應平整、光滑,無明顯的劃痕、凹凸不平、毛刺、尖角等缺陷。
1.2制造質量
1.2.1轉盤中心投料孔直徑和定刀有效寬度尺寸
轉盤中心投料孔直徑及定刀有效寬度的尺寸誤差,不得超出表I規定的士1%,且定刀有效寬度應不小于轉盤內壁高度的尺寸。
1.2.2定刀
定刀背面距刀刃垂直高度1/4范圍內的硬度值應在14HRC一18HRC范圍內。
定刀背面表面粗糙度Ra值應不大于1.1um,并不得有裂紋、缺口等缺陷,刀刃的直線度應不大于直徑0.3mm
1.2.3轉盤靜態平衡性
轉盤軸線與水平面平行放置時,轉盤自旋轉狀態至停止過程中無偏重、擺動現象。
1.2.4動刀與外圈間隙
切片機動刀與外圈的間隙不得大于0.1mm;
1.2.1轉盤運轉靈活性
轉盤轉速從100r/min至*停止的時問應不小于國家相關規定。
1.3運行性能
1.3.1運轉平穩性
切片機在啟動、運行、停機過程中,應無顫抖、異常振動和聲音。
1.3.2電機過載保護
切片機轉盤在堵轉或卡死等故障情況下,應能自動瞬間停機,故障排除后能正常啟動、運行。
1.3.3噪聲
切片機空載運行時的噪聲聲壓級應不大于70dB(A).
1.4切片性能:切片厚度范圍、片厚誤差和單片厚度均勻性、整片率符合相關要求。
1.5電氣安全性能符合各種相關規定。
旋轉式壓片機的試驗方法:
2.材料與外觀
2.1.1材料
查驗所用材料的材質證明書。當不能證明材質符合本標準要求或不能提供材料質量證明文件時,應按其相應材料的試驗方法進行檢驗。
2.1.2表面處理
目測檢驗相關零部件的表面,涂漆層的密致性按GB/T9281規定的方法試驗。
2.1.3外觀
目測檢驗錘痕、劃痕、凹凸不平等缺陷。用棉布摸擦相關部位的邊、角,檢驗毛刺、利棱、尖角等缺陷,摸擦后的棉布不得有破損等現象。
2.2制造質量
2.2.1轉盤中心投料孔直徑和定刀有效寬度尺寸測量
用量具測量轉盤中心投料孔直徑、定刀有效寬度和轉盤內壁高度尺寸。
2.2.2定刀
用洛氏硬度計檢驗硬度,測試點位于定刀背面距刀刃垂直高度1/4范圍內均勻分布,測試點應不少干3點
用粗糙度測試儀或比較樣塊檢驗表面粗糙度,目測檢驗刀刃處裂紋、缺口等缺陷。用2級平板和塞尺檢驗刀刃直線度,測量時定刀的背面需與平板垂直。
2.2.3轉盤靜態平衡性試驗
立式切片機需將整機翻轉90度,使轉盤軸線呈水平放置,電機與轉盤不直接連接的需拆除轉盤上的傳動裝置。試驗前須切斷電源由人工撥動轉盤,觀察轉盤停止過程。試驗至少3次。
2.2.4動刀與外圈間隙測量
用0.5mm塞尺進行檢驗。塞尺不得進人任一動刀與外圈內壁面的任何位置的間隙(片厚調節裝置處除外)。
2.2.5轉盤運轉靈活性試驗
用非接觸式數字顯示轉速儀和秒表進行檢測,檢測至少3次,取平均值。
2.3運行性能試驗
2.3.1運轉平穩性試驗
試驗在空載下進行,分別作2次啟動、運行、停機的操作進行觀測,每次運行時間不少于5min。
2.3.2電機保護試驗
將轉盤與外圈或機架固定,模擬堵轉或卡死等故障情況,作不少于3次啟動。拆除固定裝置后再作運轉試驗確認。
2.3.3噪聲試驗
切片機片厚調節機構調到zui小位置,配無級調速裝置的切片機將轉速調到zui大值進行空負荷運轉,用聲級計按GB/T11719進行測定。
2.4切制性能試驗
2.4.1切片厚度范圍
試驗前先將藥材“澤瀉”用水浸泡至含水量在30%-40%范圍內,再進行切制zui薄片和zui厚片試驗。
2.4.2片厚誤差和單片厚度均勻性
試驗采用與1.4.1相同的藥材。任意取10片非邊緣片,用游標卡尺進行測量。片厚誤差:測量出每片的平均厚度,zui厚片與zui薄片的厚度尺寸之差即為片厚誤差。單片厚度均勻性:測量每片的
zui厚處與zui薄處的厚度尺寸,其差值即為單片厚度均勻性。
2.4.3整片率
試驗采用與1.4.1相同的藥材,切制1.5mm一2.5mm厚度的片。試驗時將藥材逐個投人切制,取樣不少于50片,挑出破損面積大于10%的片,剩余的即為完整片,計算完整片占總片數的比例。
2.5電氣安全性能試驗:電氣系統的保護接地電路、按扭、指示燈、配線、標記、警告標志等都應按相關規定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