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 聯系人:
- 程成
- 電話:
- 021-60348496
- 手機:
- 18121453965
- 傳真:
- 021-51632657
- 地址:
- 上海市松江加工園區
- 網址:
- www.qiyibio.com
掃一掃訪問手機商鋪

微信掃碼進入微名片
1
免疫療法的好幫手
Inactivation of Interferon Receptor Promotes the Establishment of Immune Privilege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結直腸癌等實體腫瘤之所以難治,一大原因在于癌癥會在治療后產生復發。其中,腫瘤微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它能抑制免疫系統,從而保護惡性腫瘤細胞免于 T 淋巴細胞的攻擊。研究人員們發現,在人類的結直腸癌模型中,I 類干擾素受體鏈(IFNAR1)會出現下調,而這會促進結直腸癌的生長。此外,IFNAR1 出現下調的結直腸癌患者,預后也較差。后續研究表明,IFNAR1 能提高 T 淋巴細胞的生存期,并增強 CAR- T 細胞和 PD- 1 抑制劑的效果。而通過藥物對 IFNAR1 進行穩定,也能抑制腫瘤的生長。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路,有望通過上調 IFNAR1 來抗擊癌癥。
2
骨髓微環境也會影響白血病?
Increased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 the Bone Marrow Microenvironment Contributes to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Drug Response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在血液癌癥的發病中,臨床上的一些行為與骨髓微環境的變化息息相關。在這項研究里,科學家們利用雙光子顯微鏡(two-photon microscopy)繪制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骨髓血管詳圖。他們發現在這些血管結構中存在的一些異常會影響到患者的血管滲漏,或是引起缺氧。轉錄組的分析表明,一氧化氮(NO)是這些現象的主要調控者。如果能抑制 NO 的產生,就可以減少血管的通透性,恢復正常的造血干細胞功能,改進預后。同樣,如果化療等治療手段無法重塑健康的血管,患者的預后就會較差。
3
肺癌不用怕,醫療來救命
MYC Drives Progression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to a Variant Neuroendocrine Subtype with Vulnerability to Aurora Kinase Inhibition
肺癌是一種嚴重的癌癥。在一種叫做小細胞肺癌(SCLC)的疾病中,患者往往會出現抑癌基因 RB1 與 TP53 的缺失,MYC 也會開始擴增。在這項研究里,科學家們發現 Myc 的表達會與 Rb1 和 Trp53 的缺失掛起鉤來,在小鼠模型中誘發侵襲性的腫瘤。后續分析發現,人類 MYC 能驅動一類特殊的小細胞肺癌出現。這些癌細胞的神經內分泌水平較低,NEUROD1 的表達量卻很高。為了有效控制這群癌細胞,科學家們通過篩選,發現此類細胞對 Aurora 激酶的抑制比較敏感。當與化療聯用后,它能顯著抑制腫瘤的進展,增加患者生存率。這些數據表明我們有望通過對患者實現分層,找到那些 MYC 水平較高的小細胞肺癌患者,實現治療。
4
1000 名兒童腦瘤患者,帶來了怎樣的發現?
Integrated Molecular Meta-Analysis of 1,000 Pediatric High-Grade and 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
神經膠質瘤是一類可怕的癌癥,影響了包括兒童在內的不少患者。在這項研究里,科學家們匯集 157 個未經發表的病例,加上 20 個公共的數據庫,共計有超過 1000 個案例。隨后,他們對患者的遺傳信息進行了分析,并發現了不少組蛋白上出現的異常,其中一些異常非常罕見。這些研究結果再次表明,兒童癌癥不只是成人癌癥的“縮小版”,而是有自己的*生物學和臨床特性。這些研究為將來的科研與治療打開了一扇大門。
5
抗癌殺手的雙重作用
TIAM1 Antagonizes TAZ/YAP Both in the Destruction Complex in the Cytoplasm and in the Nucleus to Inhibit Invasion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結直腸癌中,WNT 信號通路的激活是特征之一。科學家們發現,一種叫做 TIAM1 的蛋白能有效地抑制 WNT 信號通路效應蛋白 TAZ 與 YAP,從而抑制結直腸癌的進展。有趣的是,這種蛋白在細胞內有雙重作用機制:在細胞質內,TIAM1 能促進 TAZ 的降解;在細胞核里,TIAM1 則能抑制 TAZ/YAP 的結合,從而抑制下游基因的表達。通過這兩大機制,TIAM1 能有效地防止癌細胞遷徙和入侵。而事實也的確表明,TIAM1 在細胞核里倘若表達水平較高,就會帶來較好的結直腸癌患者生存期。這些研究表明了 TIAM1 在抗擊結直腸癌上的雙重作用。
6
乳違禁腺癌的可怕進展
Genomic Evolution of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and Relapse
TIAM1 Antagonizes TAZ/YAP Both in the Destruction Complex in the Cytoplasm and in the Nucleus to Inhibit Invasion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乳違禁腺癌是一類常見的癌癥,影響了諸多女性。一旦乳違禁腺癌出現轉移和復發,預后就不甚理想。但我們對這一癌癥的轉移尚缺乏大規模的研究。在這篇論文里,研究人員們從 170 名乳違禁腺癌患者中,獲取了全基因組的測序數據。研究表明那些引起癌癥轉移或復發的“癌癥種子”,與起初的癌細胞有類似的變異過程。但發生遠端轉移的癌細胞,則出現了原代癌細胞中不曾見的變異。這些變異能不斷驅動癌癥的發展。這一發現也給轉移性乳違禁腺癌帶來了新的治療思路。
7
抗壞血酸也能治療癌癥?
O2– and H2O2-Mediated Disruption of Fe Metabolism Causes the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of NSCLC and GBM Cancer Cells to Pharmacological Ascorbate
人們認為具有藥理功能的抗壞血酸在和放療或化療聯用時,能有一定的抗癌效果。這可能與這些抗壞血酸的自動氧化特性有關,但背后針對癌細胞進行殺傷的詳細機理卻一直沒有得到闡明。本研究表明,細胞一旦出現癌變,線粒體的氧化機制就會出現變化,導致 O2 與 H2O2 的水平上升,從而破壞細胞內的鐵代謝。因此,針對肺癌或膠質母細胞瘤的抗壞血酸有望選擇性地針對這些癌癥。
8
控制腫瘤生長的新關鍵
An HIF-1a/VEGF-A Axis in Cytotoxic T Cells Regulates Tumor Progression
在腫瘤療法中,細胞毒性 T 細胞對腫瘤的浸潤是一大關鍵。這一過程需要 HIF 轉錄因子的參與。對 HIF 的深入研究表明,HIF-1a 對 CD8 陽性 T 細胞的作用*。一旦缺少這個蛋白,CD8 陽性的 T 細胞就不容易發生腫瘤浸潤,也因此不容易殺死腫瘤。而 HIF 的一個靶向基因 VEGF- A 一旦缺失,也會加速腫瘤生長,并改變血管結構。在人類乳癌細胞中,科學家們也確認,VEGF- A 的表達量與 CD8 陽性 T 細胞的浸潤呈現負相關,表明 T 細胞的浸潤于血管生成有關聯。這些數據表明 HIF-1a 與 VEGF- A 組成的軸線或許是腫瘤免疫原性的關鍵。
從這 8 篇論文中,我們可以看出腫瘤免疫療法,以及對腫瘤遺傳信息的深度剖析是當下癌癥研究的兩大主流方向。我們期待研究人員們能進一步取得突破,為患者帶來更多的抗癌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