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 聯系人:
- 程成
- 電話:
- 021-60348496
- 手機:
- 18121453965
- 傳真:
- 021-51632657
- 地址:
- 上海市松江加工園區
- 網址:
- www.qiyibio.com
掃一掃訪問手機商鋪

微信掃碼進入微名片
-
08
2016年
06月 -
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了帕金森病的一個新病因——一種叫做TMEM230的基因發生了突變。這似乎是確定與這一常見運動障礙已證實病例有關聯的第三個基因。在發表于《自然遺傳學》(NatureGenetics)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提供了證據證實來自北美和亞洲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具有TMEM230突變。他們還證實這一基因負責生成了一個在神經元中參與包裝神經遞質多巴胺的蛋白。喪失多巴胺生成神經元是帕金森病的一個典型特征。研究發現為解釋帕金森病在大腦中的形成機制提供了新線索。這些線索或可告知未來有【查看全文】
-
07
2016年
06月 -
科學家近年來一直嘗試使用動物來修復人類,以降低類似器官移植的成本。現在,研究者們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科學家近來宣布成功完成了人類干細胞與豬類DNA結合實驗,成長的胚胎被放入實驗豬的體內,存活期長達28天。整個實驗一共分為五個步驟:基因序列提取、基因與干細胞混合、細胞植入、胚胎發育、器官成長和移植。據介紹,這些胚胎事實上還是正常的豬仔,只是體內存有人類的干細胞。科學家希望通過該實驗解決目前人體器官移植手術中所面臨的器官源短缺問題。長期以來,在動物體內培植人體器官存在兩大難關【查看全文】
-
07
2016年
06月 -
科學家發現,蝸牛僅依靠兩顆神經元就能做出復雜決定。據英國《每日快報》報道,科學家發現蝸牛能夠依靠僅有的兩顆腦細胞做決定。其中一顆腦細胞會告訴蝸牛是否饑餓,而另一顆腦細胞讓它了解什么時候會出現食物。研究人員是在對尋找萵苣的淡水蝸牛大腦活動進行測量時發現的,這一發現能夠幫助工程師們設計出更加的機器人。研究員,蘇塞克斯大學的GeorgeKemenes教授稱:“當我們做出復雜的行為決定并且進行的時候,我們并不清楚自己的大腦中究竟發生了什么情況。我們的研究以揭開了兩顆神經元如何在動物的大腦中創造出一種機制【查看全文】
-
03
2016年
06月 -
RNA具有堿基對的特性,形成的復雜結構是其多樣性功能的基礎。在近期的Cell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里,美國斯坦福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叫PARIS的新方法。這是一種在活細胞中以可逆的補骨脂素交聯的方式,近乎于堿基對的分辨率整體繪制RNA雙鏈圖譜的方法。由于遠距離結構、偽結合、可選擇性結構、重復序列和RNA-RNA相互作用的存在,推斷活細胞中的轉錄組結構尤其具有挑戰性。顯示這些困難的一個例子就是XIST。XIST是一個對于哺乳動物X染色體失活*的長鏈非編碼RNA,跨越數千堿基,折疊成進化上保守的RNA結構【查看全文】
-
03
2016年
06月 -
昨日,Curis宣布,美國FDA已經接受了該公司產品CA-170的新藥研究申請(IND)。總部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萊克星頓的Curis是一家專注于人類癌癥藥物研究和開發的生物技術公司。CA-170是一劑口服小分子,用于靶向抑制免疫檢查點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和T細胞活化的免疫球蛋白抑制V型結構域(V-domainImmunoglobulinSuppressorofT-cellActivation,VISTA)。某些人類癌癥腫瘤細胞會在細胞表面表達一種特殊的配體PD-L1,它可以結合存在于【查看全文】
-
02
2016年
06月 -
“我們的身體絕大部分都是由細菌組成的,人身上共生細菌的數量是自身細胞數量的10倍!”類似的說法流傳相當廣泛,它經常出現在冷知識讀物中,不少論文中也會引用它來說明人體菌群的重要性。不過,10:1這個數字其實并不怎么靠譜。zui近,來自以色列和加拿大的幾位研究者就對人體細菌與細胞的數量較起了真。經過重新估算,他們指出,人體細菌和人體細胞的數量比例遠沒有大家以為的那樣夸張,細菌和細胞的總數其實差不太多。根據這個新版的估算,一個體重70千克、身高1.7米的“標準參考人”(referenceman)身上的【查看全文】
-
01
2016年
06月 -
維爾茲堡癌癥研究人員與癌癥基因組研究組合作,已經確定了腎上腺癌的新的遺傳驅動程序。研究小組從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亞共收集研究了91份腎上腺癌樣本,進行了全面的基因組分析。結果發表在《腫瘤細胞》期刊上。這項研究命名了一些導致癌癥發展的新基因。維爾茲堡大學醫學院MartinFassnacht教授說道,“這些數據對腎上腺癌的診斷和預后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們深入地了解了該病的發病機制以及觀察到了一些能夠引起腫瘤形成和轉移的新基因。”SilviuSbiera博士稱,本次研究有一些新的發現,其中z【查看全文】
-
01
2016年
06月 -
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則研究描述了虎鯨的行為和社會結構的演化特點是一些少量的開拓性群體進入新環境后迅速擴張。這項研究是基于50只虎鯨的全基因組分析,加深了我們對于這些動物的種群歷史的了解。虎鯨(Orcinusorca)是海豚科中zui大的動物,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動物,有著從南極到北極的廣泛的棲息地。在一些地方,虎鯨已經演化出了適應很窄的生態位的飲食內容和進食策略的特定群體,這些群體被稱為是生態型。然而,虎鯨行為和生態型的差異中來自遺傳的影響和來自生態學的影響的比例到現在還不清楚。Andrew【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