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用級羥苯乙酯藥用輔料抑菌劑
對羥基苯甲酸酯(英語:Paraben)是一類用在化妝品及藥品工業中的防腐劑,有時也會被用在食品添加劑中,它的鹽及化合物最初則用作殺細菌及殺真菌劑。在洗發水、商業潤膚膏、刮胡膏、人體潤滑劑、外用藥品、噴霧溶劑、化妝品和牙膏中均可找到此類化合物。
此類化合物如此常見,是因為它們為有效且低成本的防腐劑,而且已用了一段歷史,其天然代替品如葡萄柚籽提取物卻不如它們般有效。然而,它們的使用卻愈來愈有爭議性,因它們曾在乳癌的腫瘤中被找到(平均1克組織中含20納克)。它們表現出雌激素的作用,可能因此參與乳癌的發展。盡管如此,它們與乳癌間的直接關系卻暫時未獲證實。另外,它們雌激素的特性可能會令女童青春期提前變得更普遍。
[1] 天然存在
有些對羥基苯甲酸酯在植物中存在,如藍莓中存在對羥基苯甲酸甲酯,作為其抗微生物劑。
合成
對羥基苯甲酸酯可由對羥基苯甲酸加上適當的醇(如甲醇、乙醇和1-丙醇)的酯化反應制成。對羥基苯甲酸則可以聚乙烯醇鉀和二氧化碳,經科爾貝-施密特反應制成。
毒理學
對嚙齒目動物之急性、次慢性及慢性反應的研究指出對羥基苯甲酸酯實際上無毒,它們被急速吸收、代謝,然后排泄。其主要代謝物為對羥基苯甲酸、對羥基馬尿酸、對羥基苯甲基葡萄糖醛酸鹽和對羰基苯基硫酸鹽。
過敏反應
對羥基苯甲酸酯對擁有正常皮膚的人的大多數部分不會造成刺激和敏感 ,可是對少數有對羥基苯甲酸酯過敏的人卻會刺激皮膚甚至導致刺激性皮膚炎和酒槽鼻
乳癌
在20個乳房組織的小樣本中,對羥基苯甲酸酯的平均濃度為每克20納克。這些發現連同某些對羥基苯甲酸酯所展現出來的部分近似雌激素(一種參與乳癌發展的荷爾蒙)的特性,使有些科學家總結出對羥基苯甲酸酯與乳癌的發生有關,并要求研究這種因果關聯存在與否。根據一份英國研究指出,由分子生物學家Philippa Darbre帶領的團隊在腫瘤找到的對羥基苯甲酸酯顯示它們來自用于皮膚的物質,例如腋下防臭劑、乳膏和體用噴霧,并指出此結果解釋了為何近60%的乳房腫瘤都在乳房的上外方近腋下的部分找到。應用毒理學期刊編輯菲利普·哈維(Philip Harvey)則認為,雖然研究未證實對羥基苯甲酸酯導致那些腫瘤的形成,但與乳癌個案的增加有確實關系。另外,美國伊利諾伊州西北大學的一個研究則指出年輕時期被確診乳癌與經常使用止汗劑、防臭劑和腋下脫毛膏有關。
盡管如此,尚未有證據證明對羥基苯甲酸酯與乳癌的因果關系。美國總結出未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證實使用如止汗劑的用品會增加個人患上乳癌的風險,但亦指出需要更大型的研究查明對羥基苯甲酸酯如何影響患癌風險(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