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耳作為我國傳統的食用菌,歷來都是深受廣大人民所喜愛的食物。通常作為烹調各類菜肴的主要配料,明清之際,銀耳一直是皇帝和達官顯貴享用的佳品。
銀耳是擔子菌門、銀耳綱、銀耳目、銀耳科、銀耳屬真菌的子實體,銀耳 又稱作白木耳、雪耳、銀耳子等,有“菌中”的美稱。
銀耳屬于木腐型食用菌,都生于各種樹木的原木上,由數片至10余片瓣片組成,肉質肥厚形似菊花形、牡丹形或繡球形,子實層生瓣片表面,擔子近球形或近卵圓形,縱分隔,直徑3-15cm,半透明,柔軟且有彈性,無論顏色、口感等都與燕窩相似,干后收縮,角質,硬而脆,白色或米黃色。春夏秋冬都可人工種植,春秋采收,用老斑竹浸豬油制成竹刀采割,將鮮銀耳以清水洗凈后,曬干即成。
銀耳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銀耳多糖是一種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成分,占其干重 60%~70%,除了銀耳多糖,銀耳還含蛋白質6.7%-10%、碳水化合物65%-71.2%、脂肪0.6%-12.8%、粗纖維2.4%-2.75%、無機鹽4.0%-5.4%、水分15.2%-18.76%及少量維生素B類。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