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柏浸膏粉來源于石上柏植物深綠卷柏的全草,原料別名深綠卷柏、地側柏、梭羅草。其化學成分包含大麥芽堿、吡喃鼠李糖甙。石上柏含有黃酮類、生物堿類以及木脂素類等化學成分。銀杏雙黃酮等六個黃酮類化合物、巴馬汀和小檗堿等兩個生物堿類化合物以及沒食子酸等化合物也是從石上柏中發現的。
石上柏分布于安徽、重慶、福建、廣東、貴州、廣西、湖南、海南、江西、四川、中國臺灣、香港、云南、浙江等地。生于海拔200-1000m的林下濕地、溪邊或石上。
石上柏原形態為多年生草本,高15-35cm。主莖直立或傾斜,具棱,禾稈色,常在分枝處生出支撐根(根托),多回叉狀分枝。葉二型,側葉和中葉各2行;側葉在小枝上呈覆瓦狀排列,向枝的兩側緊靠斜展,卵狀長圓形,長3-5mm,寬1.5-2mm,鈍頭,基部心形,葉緣內側下方有微鋸齒,外側的中部以下幾全緣,兩側上方均有疏鋸齒;中葉2行,彼此以覆瓦狀交互排列直向枝端,卵狀長圓形,長2.2-2.5mm,寬1-1.2mm,先端漸尖具短刺頭,基部心形,邊緣有鋸齒,中脈龍骨狀向上隆起,前后中葉的中脈相接成狹脊狀。孢子囊穗常為2個并生于小枝頂端,長3-8mm,四棱形;孢子葉4列,交互覆瓦狀排列,卵狀三角形,長約1.5mm,寬約1mm,先端長漸尖,邊緣有鋸齒,龍骨狀。孢子囊近球形,大孢子囊生于囊穗下部,小孢子囊生于中部以上,或有的囊穗全為小孢子囊。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