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針式旋轉粘度計工作原理是:由同步電機以一定的速度旋轉,連接刻度圓盤,再通過游絲和轉軸帶動轉子旋轉,如果轉子未受到液體的阻力,則游絲、指針與刻度盤同速旋轉,指針在刻度盤上指出的讀數為零。如果轉子受到液體的粘滯阻力,則游絲產生扭矩,與粘滯阻力抗衡最后達到平衡,這時與游絲連接的指針在刻度盤上指示一定的讀數(即游絲的扭轉角),將讀數乘上特定的系數即得到液體的粘度。儀器轉速由齒輪系統及離合器通過調速旋鈕進行變速,附有1-4號四種轉子,可根據被測液體的高低隨同轉速配合選用;裝有指針固定控制機構為讀數用,當轉速較快時(30轉/分、60轉/分)無法在旋轉時進行讀數,這時可輕輕按下指針控制桿,使指針固定下來便于讀數;還配有固定支架及升降機構,一般在實驗室中進行小量和定溫測定時應固定。把儀器固定于支架上以保證測量度;斜齒輪及阻尼升降機構,確保儀器升降平穩;引伸索便于在被測液體之容器較大而液面又較低時,及被測液體溫度過高情況下使用。指針式旋轉粘度計的轉速和轉子通過相互配合,可以測定不同粘度范圍的流體粘度值。

博勒飛粘度計
指針式旋轉粘度計粘度計操作使用的方法:
1.將待測液體置于直徑不小于70mm的燒杯或直筒形容器中,通過恒溫水浴準確地控制待測液體的溫度。
2.將護腿裝在儀器上。
3.將選擇好的轉子向左旋入裝到連接螺桿上。
4.旋轉升降旋鈕使儀器緩緩下降,轉子逐漸浸入待測液體中,直到轉子液面標志和液面相平為止(儀器必須保證水平)。開啟電機開關轉動變速旋鈕,使所需轉速數向上,對準速度指示點,使轉子在液體中旋轉(一般20~30秒),待指針趨于穩定后(一般是10-15秒后讀數,或按規定時間進行讀數),按下指針控制桿(注意:①不得用力過猛;②轉速慢時可不利用控制桿,直接讀數)使計數固定下來,再關閉電機,使指針停在讀數窗內,讀取讀數。當電機關停后如指針不處于讀數窗內時,可繼續按住指針控制桿,反復開啟和關閉電機,經幾次練習即能訓練掌握,使指針停于讀數窗內即可讀取讀數。
5.當指針所指的數值過高或過低時,可根據情況更換轉子或者轉速,務必使讀數約在30~90格之間,因為不在這個區域,那么轉子和轉速就需要按情形進行調整,以測量出的粘度值。
6.量程、系數及轉子、轉速的選擇建議:
a)先大約估計被測液體的粘度范圍,然后根據量程表選擇適當的轉子和轉速(如若不確定,則需要根據當前的粘度值例如5格,然后降低轉速或者調小轉子號);
如測定約3000mPa·s左右的液體時可選用下列組合:
2號轉子--6轉/分
或3號轉子--30轉/分
b)當估計不出被測液體的大致粘度時,應假定為較高的粘度,試用由小到大的轉子和由慢到快的轉速。原則是高粘度的液體選用小轉子(轉子號高),慢速度;低粘度的液體選用大轉子(轉子號低),快轉速。
c)系數:測定時指針在刻度盤上指示的讀數必須乘上系數表上的特定系數才為測得的粘度(mPa·s)。
即:η=K·α式中
η=粘度
K=系數
α=指針所指讀數(偏轉量)
d)頻率誤差的修正:當使用電源頻率不準時,可按下列公式修正:
實際粘度=指示粘度×名義頻率/實際頻率
指針式粘度計的維護規則:
1.儀器應在常溫環境下使用;
2.裝卸轉子時應小心操作,裝拆轉子應將連接螺桿微微抬起進行操作,不要用力過大,不要使轉子橫向受力以免轉子彎曲,以免軸心受損。
3.裝上轉子后不要將儀器側放、倒放,以及儀器未能保持水平狀態。
4.連接螺桿和轉子連接端面及螺紋處應保持清潔,否則將影響轉子的正確連接及轉動時的穩定性,經久會讓轉子軸心出現磨損,從而導致測量出現偏差。
5.每次使用完畢及時清洗轉子。(不得在儀器上進行轉子清洗,轉子清洗時不能使用金屬絲球清洗,以免讓轉子出現劃痕,導致測量精度下降)
6.裝上轉子后不得在無液體的情況下空轉,以免損壞軸尖及影響游絲的狀態。
7.不得隨意拆動調整儀器零件,不得擅自加注潤滑油。因為儀器在出廠前就已經調試好,各部件已經達到一個平衡,在自行調整儀器部件配件后,可能導致平衡被打破,從而導致測量出現偏差。
8.儀器每隔一段時間進行校準,每隔一年需要進行重新檢定。校準需要使用適合儀器的專用校準液,校準液的使用年限亦為一年,超過時間后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