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深圳市三恩時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旋轉粘度計測量使用完整攻略
旋轉粘度計是應用于石油化工、油漆涂料、食品藥品等行業流體粘度測量的儀器。通常是采用16位微處理器控制,RTD溫度探頭實時監控和測量粘度溫度,藍屏LED液晶顯示器,可以顯示轉速、百分比扭距、轉子號及所選轉子在當前轉速下可測的粘度值。
表盤式旋轉粘度計
旋轉粘度計的使用步驟如下:
1、確認粘度計各部件鏈接無誤、安全接地、散熱及環境沒問題,且自身平穩可靠;
2、調節底座上的兩個水平調節腳,直至粘度計頂部的水泡在中間位置;
3、將轉子保護框架裝在粘度計上,向右旋入裝上,向左旋出卸下;
4、將選用的轉子旋入連接螺桿,向左旋入裝上,向右旋出卸下;
5、插入電源,打開粘度計開關;
6、輸入選用的轉子號:每按轉子鍵一次,屏幕顯示的轉子號相應改變,直至屏幕顯示為所選轉子號。
7、選擇轉速:我們在測量之前,需要預估待測流體的粘度范圍,然后選擇合適的轉子和轉速。一般用戶經常使用儀器測量同一種類型的流體樣品,會選用常用的轉子和轉速。如何設置轉子轉速可參考:按“轉速"鍵設置轉速,并通過按“TAB"鍵可逐位移向當前顯示轉速的十位、個位及十分位,待選定后通過按數字增加鍵“+"或減少鍵“-"來設置十位、個位及十分位等的轉速大小。轉速設置完畢后,按轉速鍵確認。
8、旋動升降架旋鈕,使粘度計緩慢下降轉子逐漸浸入被測流體當中,直至轉子上的標記與液面相平為止。儀器自帶溫控裝置時,需要等待流體測量溫度達到實驗需求。
9、當所有準備完成后,按下“測量"鍵步進電機開始旋轉,適當時間(通常在讀數大致穩定10-15秒)后,即可同時測得當前轉子、該轉速下的粘度值和百分計標度。
10、在測量過程中如果需要轉換轉子,可直接按“復位"鍵。(此時電機停止轉動,而粘度計不斷電)。當轉子更換完畢后,重復以上7-9項的操作即可繼續進行測量。需要注意的是:更換轉子后一定要調整儀器上對應的轉子號SP。
11、測量完畢后按“復位"鍵,同時關閉電源開關。旋動升降架旋鈕使粘度計緩慢的上升,取出測量樣品。卸下轉子,并將轉子、儀器及試驗臺清理干凈后,再干燥后進行妥善保存。
旋轉粘度計實際使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1、轉子的選擇。先大約估計被測流體樣品的粘度范圍,高粘度的樣品需要選擇小體積(4號)轉子和慢的轉速,低粘度的樣品選用大體積(2號)轉子和快的轉速。這是因為高粘度轉子小轉速慢,粘度帶來的阻力小,不會損壞儀器。
2、每次測量時儀器的百分計標度(扭矩)在20%—90%之間為正常值,在此范圍內測得的粘度值為正確值。否則需要更換轉速和轉子,同時要根據選用的轉子改變轉子號SP。即低粘度用1號轉子,高粘度用4號轉子。這也是我們在測量未知粘度流體時,進行嘗試性選擇轉子和轉速的方法。
3、超出粘度測量范圍怎么辦?
當流體的粘度超出當前轉速和當前轉子測量范圍時,儀器的屏幕是會有顯示的,同時會發出“嘟嘟"的報警聲。當扭矩超過99%,百分比讀數、粘度計讀數、剪切速率等讀數均為EEEE。此時需要更換轉速和轉子。我們在測量過程中,應該盡量的避免出現這樣的問題,因為會容易導致儀器受損、或者導致以后測量容易出現偏差。
4、當估測不出被測樣品的大致黏度時,應先設定為較高的粘度,我們通常也可以根據簡單的試驗,通過經驗來判斷待測流體的大致粘度范圍。測試使用的轉子應從小體積到大體積,而轉速應由慢到快的轉速。且低速測粘度時,測定時間要相對長些。
旋轉粘度計使用注意事項:
1、裝卸轉子時要小心操作,應將連接螺桿微微抬起后進行操作,且需要注意不要用力過大,不要使轉子橫向受力,以免轉子彎曲或者是變形。
2、請不要把已裝上轉子的粘度計側放或倒放,會容易損壞儀器。
3、連接轉子及螺絲端面及螺紋處保持清潔,否則會影響轉子運行時的晃動度。
4、粘度計升降時要用手拖住,防止粘度計因自重而下落損壞設備。
5、調換轉子后,請及時輸入新的轉子號。每次使用后更換下來的轉子應及時清潔(擦干凈)并放回轉子架中。請不要將為拆卸的轉子留在儀器上進行清潔,以免損壞儀器軸承。
6、當更換新的流體樣品時,請及時清潔轉子及轉子保護框架,避免由于被液體相混淆而引起的測量誤差。
7、儀器與轉子是一對一匹配,請不要把數臺儀器的轉子相互混淆使用。如果一臺儀器的轉子損壞,也是不能夠使用同型號的其他同號轉子代替的,因為轉子之間還是存在一些區別的。
8、請不要隨意拆卸和調整儀器零件,當儀器出現異常請及時聯系維修工程師或者是粘度計廠家。
9、裝上轉子后的儀器,請不要在無待測流體的情況下長期空轉,以免損壞粘度計的軸尖。
以上就是旋轉粘度計的測量使用完整攻略,基本上做到了以上幾點,可以避免大多數常見的粘度計測量偏差和失誤,也能夠盡量的延長粘度計的使用壽命。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制藥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