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隨著醫藥工業的迅速發展,生產過程中所排放出來的對環境的污染也日益加劇,給人類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威脅。據文獻報道,制藥廢水成分復雜、濃度和鹽分高、色度和毒性大,往往含有種類繁多的有機污染物質,這些物質中有不少屬于難生化降解的物質,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存留于環境中。特別是對人類健康危害*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有機污染物,即使在水體中濃度低于10-9級時仍會嚴重危害的人類健康,采用傳統的處理工藝很難達標排放。對于這些種類繁多,成分復雜的有機制藥廢水的處理,仍然是目前國內外水處理的難點和熱點。
目前制藥廢水的處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內電解法
內電解法的原理是利用鐵屑中鐵與石墨組分構成微電解的負極和正極,以充入的污水為電解質溶液,在偏酸性介質中,正極產生具有強還原性的新生態氫,能還原重金屬離子和有機污染物。負極生成具有還原性的亞鐵離子。生成的鐵離子、亞鐵離子經水解、聚合形成的氫氧化物聚合體以膠體形式存在,它具有沉淀、絮凝吸附作用,能與污染物一起形成絮體、產生沉淀。應用內電解法可去除制藥廢水中部分色度、部分有機物,并且提高制藥廢水的生化處理性能,增加生物處理對有機物的去除效果。
實驗證明,在內電解后,制藥廢水的可生化性能明顯提高,這主要是由于在內電解的過程中產生的新生態氫和亞鐵離子具有較強的還原性,能與制藥廢水中的難降解的有機物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破壞其化學結構,從而提高了生物降解性能。此外。在電極氧化和還原的同時,制藥廢水中某些有色物質也由于參加氧化還原反應而被降解,從而使制藥廢水的色度降低。
二、催化氧化法
在催化劑作用下,制藥廢水中的有機物可以被強氧化劑氧化分解,有機物結構中的雙鍵斷裂,由大分子氧化成小分子,小分子進一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使COD大幅度下降,BOD/COD值提高,增加了制藥廢水的可生化性,經深度處理后可達標排放。用催化氧化法處理,可以克服傳統生化處理制藥廢水效果不明顯的不足,有效地破壞有機物分子的共軛體系,達到去除COD、提高可生化性的目的。催化氧化法中,選擇催化劑和氧化劑是關鍵。選擇合適的催化劑和氧化劑,在適宜的工藝條件下處理的制藥廢水再經過二次處理后可達標排放。如在活性炭載帶過渡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的催化作用下,采用Cl02作氧化劑處理制藥廢水,不但處理成本低,氧化性遠高于次氯酸鈉,而且不會生成三鹵甲烷等致癌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