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藥廠生產二三事,瓶壁干燥省工時
“德爾塔”來襲,讓慢慢恢復生產和生活節奏,又重新紊亂起來,熵值重拾上升趨勢,由綠翻紅;小丁暗自慶幸,順口吟道“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幸虧半個月前,剛帶愛人和兩個大胖小子暢游了江南水鄉,要不又泡湯了。
小丁正沉浸在夫子廟的喧嘩、鹽水鴨和梅花蒸兒糕的飄香時,桌上的內線電話響了起來,小丁下意識地抓起電話,心里嘀咕著“工作來的總是這么突然”。
“小丁啊,到我這來一下,說說驗證方案的事”,電話那頭,制造部經理邊干咳邊說著;
“好的,好的,現在就過去”,還沒等小丁說完,電話那頭啪的一聲,就掛了。
小丁在去往制造部經理辦公室的路上,回想了一下上次驗證方案的內容,以及可能存在的幾個問題,并迅速地在心里擬定了幾套說辭準備進行必要的辯護和說明。
小丁:經理方案看完了,有什么問題嗎?
制造部經理:問題倒也沒什么大問題,幾個小問題,我用藍筆寫在旁邊了,還有幾個錯別字,也改過了。
小丁:好好好,我回去看一下。老板回來了,會開的怎么樣?干瓶機的事,有沒有提到?
制造部經理:別著急,先嘗一下,老板帶回來的煙;很棒的!干瓶機這事我也著急。
小丁接過經理遞過來的煙,很熟練地掏出打火機,先給經理點上,再給自己點著,順勢坐到經理旁邊的沙發上,兩人開始吞煙吐霧起來,氣氛慢慢縹緲起來、熱絡起來……。
制造部經理:設備部到也打上來了一份立項報告,內容跟你上次會上說的差不多,送到老板那,老板沒批,為啥?老板想知道的是錢,值多少,花多少,能賺多少,報告里面,缺少一些經濟帳沒有給出來。
小丁:是這樣呀,要不車間那部分的經濟帳,我試著來算一下,正好最近也調查一些,也和主任和班組長們討論過一些,有些想法,也剛動筆寫了一部分。
制造部經理:這樣也行,最近兩天能弄出來吧,你要先弄好了,先讓你們主任看一下,再拿來,我幫你看一下,沒問題的話,正好做為你們車間的提案吧,和設備的并在一起上報,咱們一塊推動一下這事。
小丁:謝謝經理,我爭取兩天時間吧,弄好了,先拿給我們主任看一下,再麻煩您給審審。
制造部經理:沒問題,小伙子,不錯啊,千里馬,我就做回伯樂吧!(隱隱聽到耳邊戰馬嘶鳴)
時鐘在滴滴嗒嗒敲擊了172800下后,約定的兩天過去了,小丁將剛出鍋的、熱騰騰草擬的提案,先交給車間主任審看;主任戴上眼鏡,認認真真邊看邊復算了老半天,修訂了一些數據后,在方案的結尾處,簽上了自己的意見和大名,交給小丁后。背著手消失在車間長長的走廊里,小丁恍惚間覺得主任就是掃地僧般的存在。
制造部經理:還挺準時,說兩天就兩天,不錯!你們主任看過了吧,簽了什么意見嗎?我看看,他的意見很重要,小丁你先回去吧,等我電話吧。
制造部經理打開小丁交上來的提案,邊看邊心里想,這小子還不錯,是花了些功夫,有些想法的。
關于XXX車間干瓶操作的調查報告
一.車間現狀及相關參數
產品劑型:小容量注射劑(可滅菌)
規格:2ml/支
生產流程:配制→過濾→灌封→滅菌檢漏→晾瓶/烘瓶(中間站)→燈檢→印字包裝
每天班次:2班/天
每班批次:2批/班
每天生產批次:4批(從配制到滅菌檢漏)
每天生產時長:16~20小時
生產節拍:批間距4小時
連續生產周期:4~5天
周轉盤總數量:3200只(16批周轉用)
生產批量:18萬支;每批200盤
每盤裝量:900支/盤
中間產品周轉量:8~12批(1600~2400盤)
滅菌柜容量:200盤/兩車
檢漏后溫度:15℃左右(冬季)、30℃左右;60℃左右;
周轉盤材質板厚:304不銹鋼板,厚度0.7mm
周轉盤底孔隙:盤底孔直徑6mm,孔距14mm,共153個,孔隙率5.5%
當前干瓶方式:1.自然晾干:15度角傾斜放置于專用晾瓶架,時間約48小時
2.烘干:15度角傾斜放置于專用晾瓶架,時間約12~24小時
二.當前主要問題
當前主要問題為干瓶周期長,自然晾干約48小時,烘干12~24小時,進而引發一系列問題。
1.對于陰涼儲存的產品,自然晾干周期內保存環境不符合工藝要求,存在潛在的工藝一致性風險;烘干操作和溫度超出注冊工藝要求,存在較大的工藝一致性門頭溝風險;
2.中間產品周轉量大;占用空間大(后期如增加密封性檢測設備空間受限);周轉盤用量大;車間產能提升受限;為后期準備
3.生產周期長,批生產周期約為4~5天;
4.中間產品存放、管理難度大,存在一定的混批和差錯的管理風險;
5.干瓶、碼盤、收盤過程中占用一定的人工;
三.當前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以上問題產生的核心原因是干瓶周期時間過長的問題,而干瓶周期長的主要原因是瓶壁殘水干燥困難。根據前期調查分析,并與北京藍鼎工程技術人員交流,現就瓶壁干燥相關問題分析如下:
1.瓶壁殘水的分布:液體受表面張力、瓶壁玻璃浸潤特性、周轉盤壁浸潤特性的影響,玻璃瓶表面殘水主要集中在瓶與瓶連接處、瓶底與盤底的連接處、側壁與盤邊的連接處,根據實際測試(干燥稱量法)每支水針劑(2ml)表面殘水約0.05~0.10克。瓶壁殘水分布較多的區域往往是氣流難以到達的區域,這樣就增加了瓶壁干燥的難度。
2.擴散速度問題:中間產品整齊密集碼放于周轉盤中,空氣在盤內無法自由流通,現在可以形成氣流的是瓶與瓶之間的三角形縫隙,而縫隙的下端是盤底,盤底一般會打孔,但我們的周轉盤盤底的孔隙率較小,只有5.5%,只有一小部分縫隙與盤孔重疊。這種密集碼放方式使得氣流穿過周轉盤中瓶隙難度很大。通過測試,周轉盤上下須有50帕以上的壓差,才能在瓶隙中形成穩定的氣流。之前我們干瓶時用扇吹盤垛,沒有什么效果,就是這個原因。
3.內源性熱量供應不足:瓶壁殘水蒸發需要吸收大量的蒸發潛熱,每支2ml水針劑*蒸發需要潛熱113~226焦耳。這點熱量看似微不足道,但實際上卻很難供應(226焦耳的能量約相當于一顆籽彈發射時所攜帶的能量)。一般來說,瓶壁殘水所需熱量主要有兩個來源:瓶內藥液余熱和空氣流所攜帶的熱量。根據實際測試情況,2ml以下水針劑須保證60度左右的瓶內溫度才能達到有效的干瓶效果。我們水針劑產品在檢漏時溫度已降至30度以下,因而無法為瓶壁干燥提供總夠的熱量。如果瓶內溫度為室溫(25度左右),這時候使用熱空氣干燥瓶壁,熱空氣除須供應殘水蒸發熱以外,還要供應瓶內液體溫度上升所需要的熱量,使得干燥效果更差。
4.環境中空氣所攜帶的熱量:由于空氣自身的比熱容有限(常溫常壓下約1.21J/L·K),估算一下,約相當于每一支針劑瓶壁殘水的蒸發需要60度的熱空氣10L以上,每盤需要10立方米熱空氣。如果空氣溫度較低,所需空氣體積會更大。從這個數據看,在通風條件不理想的情況下,靠空氣自然流動補充蒸發潛熱實際上很難實現。
5.表面溫差問題(露點問題):當熱空氣遇到溫度較低的表面時,只要表面溫度低于熱空氣相對濕度所對應的露點,空氣中的水分就會在表面析出,形成結露,反而增加了瓶壁的含水量。這種情況下,只有等到瓶內溫度緩慢上升到露點溫度以上時,才能起到干燥效果。這個過程非常緩慢,是影響干瓶效果的主要因素。例如:開車時當擋風玻璃上有霧時,開熱風吹,反而會使視線更模糊,有經驗的司機會開冷氣吹玻璃,會起到較好的效果。
四.具體解決方案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我們實際工藝要求,解決瓶壁干燥速度的關鍵有兩點:
1. 是改善擴散條件
2. 是增加通風量
改進后的工藝流程如下:
產品滅菌檢漏后,將滅菌車從滅菌柜中拉出,直接送入北京藍鼎的干瓶機,常溫干燥約3個小時后,從干瓶機內拉出,直接送至燈檢工序。
五.改造后預期效果
1.中間產品周轉量由原來的8~12批左右減少為1批;
2.周轉盤用量減少至800~1000只;
3.周轉間(干瓶間)面積可縮少至20平米左右;
4.生產周期從4~5天縮短至1天;
5.節約干瓶及中間產品管理人工每班1人;
6.周期性停產時,生產收尾周期由5天縮短為2天,再次啟動周期也同樣縮短。
六.預估投資規模
1.購置干瓶機一臺,8~10萬元;
七.非經濟收益
1.消除工藝不一致性的法規符合性風險;
2.消除連續生產時混批的潛在風險,降低管理難度;
3.縮短生產周期,減少周轉量,減少周轉損耗;
4.增加車間極限產能25%左右;
5.周期性停產收尾周期,生產線啟動周期由5天縮短為2天。
八.經濟收益
減小人工每班1~2人,兩班2~3人,每年可節約人工福利10萬元左右,加上能源節約、損耗減小,預計當年可收回投資。
制造部經理:看完上面的報告,似乎看到了當年的自己……。隨即將設備部的報告一同放到活頁夾里后,去找常務副總……。
小丁:坐在辦公室里,邊審批生產記錄,邊翻看手機里的金牌榜,“中國都32枚金牌,這屆有可能拿第一呀,這可不是我說的,是白巖松說的啊,哈哈……”。突然辦公桌上內線響起,小丁抓起電話,電話那頭傳來制造部經理的聲音“你的報告看過了,常務的意思是,這兩天準備一下,我們去北京藍鼎現場去看一下,考察一下,但考慮到商情或者請他們的人過來一下都可以”
與此同時,31省份新增本土確診71例 涉江蘇等7省(江蘇35例,湖南15例,湖北9例,山東6例,云南3例,河南2例,福建1例),“德爾塔病毒”看樣子是很兇猛,不知計劃中對北京藍鼎的現場調研是否能如期進行……?看樣子,疫情將是一場無休止的戰爭。
未完待續:第六回 [瓶外壁干燥影響因素之一溫度與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