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科技自主創新正成為國家競爭的核心。加快我市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要以“富民、興企、強縣”為目標,緊緊圍繞全市優勢和特色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提供支撐和服務,找準科技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力求在三個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一是在科技“富農”方面,全面鋪開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要把科技人員引導到通過技術資金入股、科技項目有償承包、企業有償聘用、投資創辦實體等多種模式,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直接服務農民和鄉鎮企業。目前全市有800名科技人員深入101個鄉鎮的299個村點,7個和52個園區開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從現在起,要在五縣兩區全面推行。還要在秦安、張家川、武山建立天水林果、畜牧、蔬菜三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做大做強我市農口三大主導產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通過這一試點和三個中心的建設,在農產品深加工及特色產業培育、普及科普知識,科學種養殖等方面,引導全市農民增收致富。
二是在科技“興企”方面,抓住我市列為全國“技術創新”試點城市和“制造業信息化”試點城市的機遇,堅持把企業的技術創新作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來抓,通過兩個試點建設,使更多的我市骨干企業進入全國、全省示范企業名錄,促進這些企業技術引進和集成創新能力,用*嫁接改造傳統產業,使我市的機械、電子、
制藥設備等優勢重點產業,突破一批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來占領國內市場。中小企業通過改造升級具有吸納轉移技術的消化創新能力,產生出更多的像“長城”、“海林”、“華圓”一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使*成為天水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是在科技“強縣”方面,國家科技部和財政部近期已啟動“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這次行動的目標主要是,依靠科技進步,培育壯大一批具有較強區域帶動性的特色支柱產業,有效帶動縣、鄉財政增收,為縣域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央財政以項目為載體列專項經費支持,這次專項行動在我省*批將啟動7個具有較好科技基礎的縣(區)作為先期試點,我市力爭使秦州區進入*試點,然后逐步推廣到其他縣(區)。
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我們堅信通過全市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科技:‘富民、興企、強縣”的目標一定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