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用紅外指紋圖譜和主成分分析法,對來自8省的74個山藥樣本的道地與非道地性進行了聚類分析,以主成分2和3作二維線性投影圖,均具有較好的聚類和鑒別作用。利用已建模型預測了l1個樣本的道地性,正確率達90.9%。結果表明:所建模型合理,具有明顯的分類和鑒別作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為山藥道地性鑒別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
關鍵詞:紅外光譜,山藥,道地藥材,主成分分析
1 引 言
山藥為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莖。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能,主治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 尿頻、虛熱消渴等癥 。主產于河南,在山西、河北、山東和云南等省也有栽培山藥,而河南武陟、博愛、沁陽、溫縣等地(古懷慶所屬)的山藥質量*,習稱“懷山藥”,為道地藥材 。
道地藥材的鑒別是關系到藥材市場的質量控制以及提高藥材的質量,迅速進入國廝:市場的先決條件。目前關于山藥的鑒別研究多側重于真偽鑒別,對其道地與非道地的研究甚少,其原因是難以區分。
本研究借助于山藥紅外光譜的指紋性口 ,用主成分分析法對來自8省的74個山藥樣本進行了聚類分
析.結果令人滿意。
2 實驗方法
2.1 儀器設備和參數設置
Spectrum GX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Perkin-Elmer公司),中紅外DTGS檢測器,測定范圍4000~400/cm, 掃描次數l6次,分辨率4/cm。
2.2 樣品來源及制備
山藥樣品由河南中醫學院白雁教授提供并作生藥學鑒定。將樣品在60℃下干燥至恒重,粉碎,過孔徑0.154mm,取3mg過篩后的樣品粉末與200mg溴化鉀混合研磨均勻,壓片測定。
3 特征吸光譜帶的提取
不同產地毛山藥典型的紅外光譜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看出,不同產地山藥的譜圖較為相似,利用這一性質,可實現山藥與其他藥材的鑒別 ;以道地產區河南山藥的紅外譜作為參考譜,用紅外光譜比對軟件與其它產地山藥的紅外譜比對發現在1590~1390/cm范圍內,不同產地山藥的譜圖有較明顯的差異,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和指紋性,這一差異為道地“懷山藥”的識別奠定了一定的數學基礎,因此特在1590~1390/cm間,每隔4個波數,選取一個吸光度值作為吸光度矩陣,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其聚類。
4 結果及討論
4.1 已知樣本的聚類結果
對來自8省的74個已知產地的山藥樣本進行了主成分分析。前4個主成分的特征值及累計可信度,由于前3個主成分的可信度已達89.8%,故僅用前3個主成分就可表示原紅外光譜的主要信息。
因此,本研究特基于主成分2和3的二維投影圖,對74個山藥樣本進行了聚類分析。在虛線以下的的樣本基本上為道地藥材,即河南的“懷山藥”;在虛線以上的為非道地藥材,即非河南山藥;但在虛線以下有2個山西的樣本發生了錯誤的分類,這可能與該兩樣品的產地離河南較近或種源相同等因素造成的與“懷山藥”的相似性和不可區分性,同時,這一結論也說明在進行藥材相似性分類時,若不按行政區劃來劃分,而按產地區域來劃分可能會更加合理一些。
4.2 對PC2、PC3有較好聚類作用的解釋
4.3 未知樣預測結果
建立在74個已知樣本分類模型的基礎上,對11個未知樣進行了預測,除9號樣未落入應歸屬的區域外,其余樣本識別正確,識別率達90.9%。未知樣預測結果二維投影圖如圖5所示。預測結果表明,該法對山藥道地性的聚類和鑒別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References
1王寶華,江佩芬,杜海燕,周心茹.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5,18(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