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CQ5】,【競道科技,智能蟲情測報燈生產廠家,性價比更高,質量無憂,助力您智慧農業發展】。
蟲情+衛星遙感:構建天地一體的農業蟲害監測網
傳統農業蟲害監測依賴人工巡田與地面設備,存在監測范圍有限、數據時效性差等問題。通過融合智能蟲情測報設備與衛星遙感技術,農業蟲害監測網實現了“天地一體”的立體化升級,為精準防控提供數據支撐。
一、天地協同:構建全域蟲情監測網絡
地面端:智能蟲情測報燈精準捕捉
智能蟲情測報燈集成365nm黑光燈、性誘劑緩釋裝置與高清攝像頭,可定向誘捕稻飛虱、草地貪夜蛾等200余種害蟲,并通過AI圖像識別技術實現亞種級分類。例如,在河南某萬畝農場,單燈覆蓋半徑達50畝,數據傳輸延遲低于200毫秒,蟲體識別準確率突破97.5%。設備自動完成誘蟲、殺蟲、拍照、上傳等操作,實時將蟲害類別和計數情況上傳至農業云平臺。
空間端:衛星遙感宏觀感知
衛星遙感技術通過高分辨率衛星影像、無人機航拍數據等,結合光譜分析、圖像處理技術,對農田中的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實時、大范圍監測。多光譜遙感通過獲取多個波段的電磁波信息,反映作物生長狀態與健康狀況;高光譜遙感則進一步細分光譜波段,識別作物葉片的微小變化,如葉綠素含量、水分狀況等,這些變化往往與病蟲害的發生密切相關。例如,通過監測NDVI(歸一化植被指數)的變化趨勢,可間接反映病蟲害的發生與發展情況。
二、數據融合:提升蟲情預測精度
多源數據整合分析
系統將地面蟲情測報數據與衛星遙感數據、氣象數據、歷史病蟲害數據等多源信息進行融合,構建病蟲害預測模型。例如,在江蘇稻區,系統通過分析蟲口密度、溫濕度、風速及遙感監測的作物長勢數據,提前7天預警稻飛虱遷飛路徑,指導無人機精準施藥,使農藥使用量減少40%,防治成本降低35%。
動態蟲情熱力圖生成
基于GIS地圖展示區域蟲情熱力圖,利用LSTM神經網絡預測未來72小時趨勢,關聯溫濕度、風速等參數解析蟲害暴發閾值。農戶通過手機APP即可獲取“一地一策”解決方案,實現蟲害防控的精準化與可視化。
三、智慧防控:推動農業綠色轉型
“監測-預警-響應”閉環管理
系統根據蟲情預警自動觸發無人機巡查或精準施藥指令,形成“蟲情監測-智能預警-靶向防控”閉環。例如,在浙江茶園,系統結合性誘劑與瓢蟲釋放技術,使化學農藥使用量下降60%,茶葉農殘檢測合格率提升至100%,年銷售額增長210%。
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減少農藥使用帶來的生態修復效應,為農田碳匯交易創造可能。經測算,每畝農田因智能蟲情測報系統減少的農藥使用量,可年減排二氧化碳2.3噸。在湖北某生態稻田,碳匯收益占農戶年收入的12%,形成“蟲害防控-生態修復-碳匯增收”的良性循環。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