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包裝裝潢行業的迅速發展,采用網版印刷金(銀)墨的產品越來越多,印刷后的產品其金屬色澤給人以華貴富麗的感覺,倍受用戶青睞。網版印刷金(銀)墨與膠印和凸印金(銀)墨的產品在工藝上有著很大的不同。在網版印刷金(銀)墨的實際操作中,怎樣才能印出高質量的產品呢?根據我廠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的操作情況來看,可在以下方面予以重視,效果會很好。
一、金(銀)墨的組分及特性
金墨的主體材料是銅鋅合金粉,它與調金油等輔助料調配而成。金粉中因銅鋅的含量不同,色澤也有所不同,含鋅量低,色澤就偏紅;含鋅量高,色澤就偏青,故在市場出售的金粉(墨)有紅金粉(墨)、青紅金粉(墨)、青金粉(墨)之分。
銀墨的主體材料是銀色的鋁質粉末,它與調銀油等輔助料調配而成。銀粉粉末有顆粒大小的差異,因此所產生的金屬光澤也不相同,顆粒粗大的銀粉反射光澤較強,顆粒細小的銀粉反射光澤較弱。
金粉的使用。應選擇細度高,漂浮性較低的金粉,這樣有利于印刷時與溶劑調配均勻,而獲得較好的印跡。調配金墨時應根據承印物的適性、氣候季節變化來決定金墨的稀稠度,并施放不同輔助劑,以增強金墨的親活性、黏性及流動性,使金墨的吸附性能得到提高,從而改善金墨的傳遞性。
銀粉的使用。一般選用400目到1000目的銀粉,用1000目的銀粉調配出的銀墨其金屬光澤相對差一些,而400目的銀粉調配出的銀墨金屬光澤較好,很適合大面積印刷的產品。值得注意的是銀粉不耐酸,當遇到酸性物質時將起化學反應,使金屬光澤降低,故在調墨和印刷時應采用中性輔助料進行調配。
金(銀)墨中的金粉、銀粉具有導電、導熱性高,質量重、顆粒粗,粘連性差及化學性能不穩定等特點,因此,在使用當中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故障,必須正確掌握、嚴格工藝管理,才能獲得滿意的產品質量。
二、網版印刷,金(銀)墨的配方參考
配方1:金(銀)粉(1000目)200g、印金(銀)油150g、調金(銀)油150g
調配金墨時適量加些中黃油墨、亮光油、紅燥油、二丁酯等助料;調配銀墨時適量加些銀灰墨、亮光油、紅燥油和白燥油的混合油、二丁酯等助料,可以增強金(銀)墨的親活性、黏性及流平性,使金(銀)墨的吸附性得以提高,以利于改善金(銀)墨的傳遞性,此配方適用于紙張的印刷。
配方2:聚氯乙烯漿120g、過氯乙烯漿80g、金(銀)粉(800目以上)100g
注意:調配前需用環己酮浸泡一段時間,然后順序將材料倒在玻璃板臺上用墨鏟調配即可。金(銀)墨隨調隨用,不宜存放過久,以免因時間過長光澤變暗而影響印刷后的效果。若金(銀)墨干稠或干燥過快,可加環己酮稀釋,但不能加放二甲苯,否則易引起掉金(銀)。此配方適用于塑料、合成皮革、皮革等承印物的印刷。
配方3:金(銀)粉(800目以上)60%~80%、厚漆40%~20%、脂膠清漆適量、燥油1%~1.5%在調墨臺上用墨鏟進行調配,適量加放魚油以增加光澤和黏性,適用于玻璃、漆紙、漆布及紙制品等承印物的印刷。
三、網版制作
金(銀)墨印刷的網版制作應選用150~200目尼龍或聚酯單絲絲網。網框選用木框或鋁合金網框,手工繃網或用繃網機機械繃網均可,繃網應平整、張力均勻、彈性適中。
可采取直接感光法制版,感光膠選用重鉻酸鹽或重氮鹽進行配制,或者直接從市場購買重氮感光膠,在絲網上涂感光膠時盡量多刮幾次,以適宜網印厚版。
四、印刷作業
1.檢查網版
檢查網版的封框情況,網版有無砂眼、破損,網距是否恰當,印刷規矩定位是否正確、多套色有無走版現象等,并用溶劑濕潤網孔,擦洗清潔版面,待溶劑*揮發后再上墨作業。
2.刮刀的選用
刮刀的長度應稍長于印刷圖文,不同的承印物應選用不同形狀的刮刀;橡皮刮刀應有一定的柔性,以利改善網版與承印物的接觸性能,使印墨均勻;刮刀口要求平直,如不平可用砂紙磨平,刮刀可選用5mm的耐酸橡膠來制作。
3.印墨配制
應根據承印物材質和印刷要求來確定印墨的種類和成分,調配時關鍵是調色、調干燥度、調黏度,力求適應印刷的要求。金(銀)墨應現配現用,每次印刷時調配不可過多,以免浪費,且一批次產品印刷完畢后剩下的余墨保存一段時間會出現膨脹、黏度降低、光澤變暗,影響印后效果,應棄之不可再用。
4.網印作業
把承印物擺放在裝有規矩的臺板上,放下網版框架,印版與臺板間留有一定的網距,持刮刀壓向絲網,刮刀刮動時應保持50~60°角,并以一定的速度進行刮墨,使印墨在刮刀壓力的作用下,漏印到承印物上,刮刀刮過后網版回彈與承印物分離。另外要控制好墨量,版面要刮干凈,不能有印墨留在印版的圖文處。
為保證金(銀)墨色的純正,金(銀)墨的印刷通常安排在zui后。金(銀)墨除了本身具有金屬色澤外,更重要的是它是表面結膜,對光的反射是表面成色,若在它的上面再印其他顏色的油墨則失去了金(銀)墨的效果。因而在印刷時應充分利用金(銀)墨的遮蓋力強的特點,盡量把金(銀)墨安排在zui后印刷,在產品的工藝設計上也應考慮到這一點,合理地安排好色序。如果需要在金(銀)色上疊印其他色彩,其版面圖文面積應適當小些,以既不影響金(銀)色彩的表現效果,又能較好地防止疊印不良等印刷的一些弊病的產生為好。另外,印金(銀)墨產品時,一般先印底色(俗稱打底色),可選用遮蓋力強、與金(銀)墨色澤相近似的油墨打底色。若印金,打底墨用淡黃、透明黃或假金色的油墨打底,為了提高金屬光澤還可適量加入10%左右的金墨。印銀打底一般選用假銀色,其配方可由沖淡劑、白墨、黑墨、去黏劑、6號調墨油、白燥油適量調配。銀墨的印刷適應性比金墨要好,一次印刷基本可以滿足印刷品的需要,若碰到一些大面積印銀的產品或紙質較差時需要采用兩次印刷方能呈現銀色光澤。
底色墨上印金(銀)墨既可達到節約金(銀)墨的目的,又可提高金(銀)墨層的光澤度并增強金(銀)墨的工藝效果。由于底色油墨的印刷質量是提高金(銀)墨印刷質量的前提,因此底色墨的印刷面要平整,油墨的黏性要大,墨層要厚實,干燥要適中。底色墨的干燥應選擇滲透性與結膜相結合的為好,切忌底色墨層晶化。另外,除了上邊介紹的選用與金(銀)墨色澤相近的墨打底外,印金的底色墨還可選用黑色墨、藍色墨、深紅色墨、紫紅色墨、深綠色墨,上述色墨易襯托出金墨的鮮明感和立體感。注意:底色不宜太厚,薄一些為好。同樣,印銀的底色墨也可選用銀灰色墨,如果采用透明黃打底色,疊上銀墨后可達到金色光澤的印刷效果。印金(銀)墨應在底色墨沒有*干燥的情況下進行套印,否則易出現印不上金(銀)墨或金(銀)色一擦即脫落的現象。
金(銀)墨印刷的承印物若是紙張,紙張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的,紙張性能必須與金(銀)墨印刷的工藝特點相適應。膠版紙、凸版紙紙面吸墨性較強,印刷后不能很好地表現金(銀)墨的金屬光澤;紙面光潔度好的銅版紙、玻璃卡紙、白板紙(略次)適于印金(銀)墨,印后金屬光澤較易呈現,并給人以藝術的美感。為避免金(銀)墨的產品與空氣或其他化學物質接觸而脫落,應在印刷金(銀)墨后再套印一次光油或是對印品進行表面覆膜。
操作時還應掌握好室內溫度,一般室內溫度保持在22~25℃,溫度過高或過低對印刷都不利,溫度過低會降低金(銀)墨的流動性,溫度過高金(銀)墨的轉移性會變差,室內溫度超過38℃以上時,網版易結皮堵網影響傳墨,可在金(銀)墨內加放適量二丁酯解決。操作時還要注意不要直接風吹印版。
五、故障排除
在金(銀)墨的印刷過程中,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要想獲得理想的印刷質量,必須對一些可變因素加以調整。
1.堵網
刮印時應避免沒有印物的空刮印和停機時間過長。天氣炎熱時,印料也常常將印版網孔堵塞,以致印不出圖文,這時就要擦洗印版。可用脫脂藥棉或軟布蘸溶劑輕擦網版的正反兩面,擦洗時應先擦圖文處,然后擦洗其他部位,正反兩面都要擦洗干凈,使堵網處疏通,并吸干網版上的溶劑。同時在印料中適當加放二丁酯之類緩干劑,但二丁酯之類黏性大,所以刮印好的印品不宜過厚堆積存放,以防印品產生粘連現象。
2.版面發黏
網版版面發黏是因網距過小、彈力不夠引起的。應適當增大網距,一般網距為3~5mm為宜。
3.網版漏墨
版面漏墨的主要原因是在上版后封網時有些地方未封好膠,應重新把網版漏墨處封好后再印刷。
4.印版反面蹭臟、印跡發糊
印版反面蹭臟、印跡發糊是調配的印料太稀,刮印時印料滲漏到底層引起的。可把印料適當加稠,也可以用刮板對印料量適當加以控制。
影響產品質量因素是多方面的,只要我們不斷地摸索和總結各方面的經驗,認真了解和掌握金(銀)墨及連接料的印刷性能,正確調配,嚴格工藝操作,就能夠獲得滿意的印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