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方面的*更加明顯,某些已經達到幾倍的增長。”桂龍藥業董事局主席王秉岐深切地感受到各種成本在2008年的進一步全面上漲。
2007年在一片漲聲中過去,隨著CPI的持續走高,2008年漲勢可能更加迅猛。對醫藥企業而言,在與成本上升的較量中求生存和發展,將成為今年的一種常態,高成本時代已經來臨。無論是采用各種途徑內部消化還是通過*來轉嫁成本壓力,如何應對高成本已經成為醫藥行業的重大考驗。
價格普漲
“物價上漲是整個行業普遍需要應對的問題。”海南先鋒制藥有限
公司總劉全勝表示。
事實上,所有的與生產相關的成本都在增加:石油、煤炭、電力等基礎能源成本,大豆、玉米、中藥材等原材料成本,藥包材、輔料等成本,運輸倉儲等物流成本,以及人工、環保、產品安全方面的附加成本。
對中藥企業而言,中成藥之所以*,還源于藥材的*。2007年,片仔癀的國內銷售出廠價由原來的150元一粒調高至180元一粒。片仔癀公告稱,*原因在于主要原料成本上漲。據悉,片仔癀的主要原料天然麝香每年的價格都以兩位數增長。
除了農產品本身*的因素外,中藥材種植方式的改變也使得成本增加。“現在越來越多的中藥企業開始搞藥材種植基地,將原來分散的藥農聚集在一起組建
公司,共同種植藥材,這導致了種植成本的增加。”
而對于原料藥企業來說,除了原材料的*,環保成本更將是一把利劍。負責《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起草的相關專家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新標準對企業的影響時指出:“成本的增加主要體現在運行成本上,粗略估計,一般企業因為新標準而增加的運行成本在100%以上。”而這個預測是針對治污技術較成熟的大型原料藥企業,對于那些原本不注意治污的企業,新標準更將使其成本倍增。
原材料、水、電、運輸及人工等成本要素價格上漲讓醫藥企業備感壓力。從現已公布的2007年醫藥上市
公司年報顯示,能源和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成為企業zui擔憂的事情。
“運費、油費都在上漲,比如油費由千分之二上漲到千分之四,企業利潤空間正在縮小。”河北東盛英華有限
公司總武英華透露,在他看來,盡管上游企業的*對作為中間環節的商業
公司影響并不大,“作為中間環節,賺的就是2~3個點的費用,這個不會有多大變化。”但商業企業自身的成本也在上漲,比如運營成本等,“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也使人力成本增加。”而對武英華而言,現在能做的就是調整產品結構,提率。
消化0r*?
“面對成本壓力,企業是能消化的盡量消化,不能消化的只能提價。”
王秉岐表示,他的企業就是一方面通過加大銷售來降低成本,同時也有部分產品提價10%左右,“終端壓力并不是很大,因為整體都是如此。”提價后,王秉岐并未感受到終端有什么明顯變化。
事實上,近來廠家*尤其是普藥品種提價已經逐漸成為普遍現象。
“就我們所接觸的客戶而言,大約有30%~40%的企業近來有提價,*幅度達到10%~20%。”一家醫藥商業
公司的負責人表示,而這其中壓力zui大的就是普藥品種,因為其本身利潤空間就比較微薄。在他看來,品牌藥受原材料影響相對較小,“因為藥品的制造成本在品牌藥總成本中大約只占20%,其他的多是廣告或營銷費用。此外,其話語權也更大。”而品牌藥的調價一般都發生在年末,多是為了調整其營銷渠道,配合其營銷戰略。
另有商業
公司的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市場上那些流通速度比較快的品種*比較明顯。而醫院純銷方面還比較穩定,是因為純銷品種多是由招標決定或是有年度協議的,所以這些價格不會隨時變,暫時還未顯現出來,但并不排除*的可能。”
對很多企業來說,在原材料成本上升的環境下,如何能維持生產并產生利潤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有分析人士認為,只有成功地將增加的成本轉移到顧客身上,企業才能保持盈利的潛力,才具有更吸引人的投資價值。有些個別企業在這種環境下甚至能夠使收益增加。經濟學家把這稱之為企業的議價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
公司都具有這種能力。
除了有議價能力的企業通過*來轉嫁成本壓力外,企業內部的消化也相當關鍵。有專家建議:可以通過增加產品銷售量,靠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用薄利多銷克服*因素,但企業應研究和預測市場消化能力,如果市場樂觀,可以適當增加銷售量;而產品銷售量的增加又受產品生產能力的制約,如果生產能力不足,企業可根據現有條件考慮適當投資,擴大生產能力;此外是調整產品結構,盡量少生產使用*材料的產品,多生產其他產品,以克服*因素;同時,使生產化、精益化,也是節約成本的一個重要方面;而更關鍵的因素還在于醫藥企業要提高自身的創新和研發水平,只有擁有創新藥物才可能提高自身議價能力,擺脫單純依靠價格競爭謀求生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