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M E2500確證方法 -- 當前的挑戰與應對
柯爭先 賈曉艷
篇首語
確證 -- 一種合規、、靈活而實用的調試、測試、確認和驗證新方法。
ASTM E2500 確證
確證(Verification):是一個系統的方法,用來證實生產系統、單獨或聯合操作,是否符合其預定用途,是否已正確安裝,并正確運行。這是一個總稱,它包括所有確保系統適合其用途的方法,如確認,調試和確認,確證,系統驗證或其他。
ASTM E2500 -13 《制藥、生物制藥生產系統和設備的規范、設計和確證標準指南》以風險和科學為基礎的方法,對潛在可能影響產品質量和患者安全的生產系統和設備的規范,設計和確證進行描述。同時還描述了一個系統的、的和有效的方式,確保生產系統和設備符合預期的使用目的,而且對與產品質量和患者安全相關的風險進行有效管理。
可能面臨的現狀與問題
- 確認和驗證活動早于ASTM E2500存在,在此之前已有多種確認和驗證策略。
- 風險管理、質量管理體系早于ICH Q9、Q10存在,在此之前已有多種有效方法。
- 除FDA之外,其他多數監管機構仍把建立特定的確認文件(如DQ IQ OQ PQ)的傳統方法作為主流思維,雖然允許供應商或第三方的活動用于支持確認。
- 當前存在了基于產品與工藝的知識管理、系統/設備生命周期管理、GEP項目管理等存在諸多薄弱不足。
- 供應商的資源、知識、能力、經驗及技能水平不能適應新的確證理念的需求。
當前挑戰與應對方案
挑戰1: 當前監管仍將傳統的“4Q”方式作為“硬性”規定,ASTM E2500靈活方式已經不采用“4Q”理念。 |
可能的解決方案: - 采取一種相對折中的方法,整體的確證理念采用ASTM E2500,輸出確認文件時可采取交叉引用的方式,即“確證交付包”引用至“4Q”。可參考ISPE 良好實踐指南 基于風險分析的調試與確認。
- 在VMP或驗證管理程序中事先對“4Q”與“確證”的二者對應關系進行策略描述和說明,即保證整體實施活動有既定的依據和前提。可參考ISPE GAMP5關于傳統確認術語和新確證術語比較的思路。
- 實際確認活動實施與記錄,可考慮采取調試與確認同步進行的方式,即同步完成確證測試結論與“Q”測試結論,也可考慮測試數據引用的方式。
|
挑戰2: 缺少參考和執行供應商/供應商測試結果/以調試和確認為目的文件程序,供應商能力參差不齊 |
可能的解決方案: - 建立供應商在近三年績效的經驗總結,供應商評估與審計,選擇合適的供應商。
- 在項目質量計劃中描述參與的供應商,包括其承擔的職責。
- 有一個可用的SME團隊見證供應商現場發生的關鍵活動、文件及測試。
- 在組織調試和確認的測試和文件化程序方面培訓供應商。
|
挑戰3: 制藥企業的知識管理與知識覆蓋能力,尤其產品研發知識與商業化項目工程實現之間的銜接相對欠缺 |
可能的解決方案: - 成立一個覆蓋研發、生產、工程、質量各領域的SME(主題專家)團隊。
- 定義團隊各主題專家的分工職責,并定期組織溝通會議,盡可能消除相互之間知識與認識壁壘。
- 建立一套完善的適用ASTM E2500確證方法的能力矩陣,人員招聘、培育與任用以矩陣為導向。
|
挑戰4: 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質量部門在執行“確認”前預先批準安裝確認/運行確認方案。 |
可能的解決方案: - 關鍵方面和相關聯的接受標準應被質量部門和其它主題專家按照ISPE FSE指南和ASTM E2500的要求預先批準。
- 使用預先批準的調試和確認計劃,該計劃由主題專家確認。
- 在良好的工程實踐測試計劃中質量部門被認作為一個“”角色,以確保測試方法對于隨后開展的確認的可接受性。
- 如果將地方法規嚴格地解讀為需要預先批準方案,則應考慮使用QMS控制、認可的SOP,闡明安裝和運行確認 “預先批準” 的測試要求,包括允許在SOP范圍內適當的使用良好工程質量管理規范測試。
- 對于相似的系統考慮分組法,如實驗室設備。預先批準同一組中的個,然后重復使用在相似系統上。
- 對臨時的質量認可的偏差使用新機制。證明益處并長期-修訂質量管理體系,以允許利用經過適當地文件化的基于良好工程質量管理規范的測試。
|
挑戰5: 質量管理體系目前不承認良好的工程實踐 |
可能的解決方案: - 質量管理體系應承認良好工程質量管理規范在設計和交付GMP相關系統和設施上的貢獻,為工程部門建立和維持一個合適的良好的工程實踐計劃分配主要任務。
- 質量管理體系不應試圖規定良好工程質量管理規范的整體接受要求,但應簡單地引用被一致認可的標準和可信的資源,如(不限于):ASTM,ISPE基準指南,PDA技術報告,ISO,IEEE 和ASME標準。工程質量體系程序應包含局部程序的具體要求。
- 工程SOP的建立應該符合當地法規和實踐。與這些工程需求相關的驗收標準和容差可能超出GMP所要求的內容,了解這一點很重要。因此,不能滿足此類工程需求并不能構成確認的偏差。這經常是應用GEP文件以支持確認的一個陷阱。
- 質量部門應確保有一個充分的良好工程質量管理規范方案存在且被有效地應用,并在開發良好工程質量管理規范方案過程中保持一個的角色。
|
|
- 門預先批準)和工程變更管理的不同之處主要由誰批準。
- 工程變更管理應允許只有系統所有人及負責的工程部門參與的非關鍵變更和文件化證明。非關鍵變更被認為是不影響已被批準的關鍵方面的變更。關鍵方面仍需質量部門參與。
|
挑戰7: “整合”基于良好工程質量管理規范的調試工作缺少文件化的標準 |
可能的解決方案: - 使用在調試和確認計劃或其它質量部門批準的計劃中建立的項目級文件程序來規定記錄接受基于:
- Clarity 清晰度
- Consistency 一致性
- Completeness 完整性
- Accuracy 準確度
- 對文檔完整性使用與其它GMP記錄相同的標準(如沒有涂改液,輸入簽名和日期,糾正行為的審計追蹤)。
- 允許“解決-繼續”的故障糾正法。只要文件完整性得到保持,就沒有偏差或修正錯誤。
- 不要關注于超出維持可識別性和數據可靠性要求的“漂亮光鮮文件”——只要滿足上述項目的要求,糾正和解釋也并不“凌亂”即可。
|
挑戰8: 缺少以質量影響為依據的系統和功能分級程序 |
可能的解決方案: - 遵循ISPE基于科學和風險的方法指南(ISPE FSE 指南)建立程序—初的經驗可以通過“小規模試驗”獲得。
- 允許基于復雜性、關鍵性和新穎性的方法的靈活性-所有應用不一定采用FMEA-考慮適當的應用質量風險評估方法。
- 一旦在組織內有可用的評價機制,決定一個戰略以簡化合格的庫存-通過對建議更改的系統進行評價或在優先的基礎上使用描述的部分因素。
|
挑戰9: 在文件程序中缺少方便文件與項目過程保持一致的靈活性 |
可能的解決方案: - 將文件(方案,測試文件)分解成不同的模塊,反應當前的知識狀態和接下來將采取的一系列活動。
- 盡可能把執行測試的文件和記錄分解開(計劃、方案、規范、數據)。
- 參考某個SOP程序中的描述而不是在調試和確認文件中重復表達這些內容。
|
參考文獻:
- 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E2500-13制藥、生物制藥生產系統和設備的規范、設計和確證標準指南
- ICH Q8 制藥開發
- ICH Q9 質量風險管理
- ICH Q10 制藥質量體系
- 歐盟 GMP 附錄15 確認與驗證
- WHO GMP驗證 附錄 6 確認指南(征求意見稿)
- 制藥工程協會(ISPE)基準指南5:調試和確認
- 制藥工程協會(ISPE)良好實踐指南(GPG)基于風險的調試和確認
- 制藥工程協會(ISPE)指南 基于科學和風險的設施、系統和設備交付
- 制藥工程協會(ISPE)良好實踐指南(GPG)維護保養
- 制藥工程協會(ISPE)良好實踐指南(GPG)制藥設備和設施的退役
- 美國注射劑協會(PDA) TR No.54-5生產系統設計、確認和運行活動中的質量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