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冷庫冷凍冷藏魚類和水產品主要含有水份、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酶和維生素。其中蛋白質含量較高,還有人體必須的八種氨基酸。魚類和水產品與畜禽肉比較,其肌肉組織松軟,不飽合脂肪酶含量高,且酶含量也高。魚類和水產品死后不但出現僵直、成熟、自溶和酸敗等四個階段,而且在僵直前還有一個表面粘液分泌過程,這種粘液是*菌的良好培養基。上述四個階段持續時間較短,尤其是軟化成熟階段極短,這是因為多種酶和微生物在較低的溫度下仍有很強的活性。在自溶階段,蛋白質和氨基酸分解,*微生物大量繁殖,使質量變差。
魚類和水產品的貯藏時間與溫度密切相關。在正常情況下,溫度每降低10℃,凍藏期增加3倍。多脂魚類較低脂魚類凍藏期短,紅色肌肉魚類凍藏期更短。一般凍藏溫度是:少脂魚和水產品在-18℃~-23℃之間;多脂魚在-29℃以下,部分紅色肌肉魚可能要求達到-60℃的低溫。在凍藏和運輸期間應使用盡可能低的溫度,并應避免任何溫度波動。
凍魚和水產品保鮮操作方法
包裝和操作方法對凍藏期也有影響,應避免貨物暴露在空氣中造成脂肪氧化和脫水干耗,裝、拆箱作業應快速進行,避免溫度波動影響質量。
“鍍冰衣”魚和水產品,即在魚和水產品表面覆蓋上一層薄冰,可避免水份散失保證質量。經“鍍冰衣”的魚和水產品的總重量會增加,托運人應特別注意貨物的總重量,禁止超過冷箱的安全載重量。
*海產品包括海鮮,魚,蝦,螃蟹,海螺等。
一般把捕來的魚先在0℃的冷水中清洗并預冷,然后分類分級,排列在長方形木箱內,zui后放在冷卻間,上蓋一張醋酸纖維紙(玻璃紙),約上鋪一層冰片。
這種方法保鮮的魚質量好,出售價格高。但漁船一次捕魚很多,短時間內很難用上述方法保鮮加工。因此在80年代初期,國外試驗用冷卻海水塑料箱保鮮。
塑料箱有多種規格,從L不等。漁船出海帶箱生產,箱中先加一定量的冰,捕到魚后,經洗滌即倒入箱中,在箱中注入海水,這樣就在海水微凍的條件下保存鮮魚。
還有一種氣體保鮮法,是把剛捕到的魚放進充滿21%氧氣,19%氮氣和60%的二氧化碳的聚乙烯袋里,然后把袋了密封,放進溫度稍高于0℃的室中貯藏。貯藏一個月,魚的外形及味道基本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