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西安眾森醫藥有限公司>>技術文章>>藥用級對乙酰氨基酚,你真的了解嗎?
對乙酰氨基酚(又稱撲熱息痛),是目前解熱鎮痛的常用藥物。對乙酰氨基酚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解熱、鎮痛作用。它常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也可以用于緩解輕、中度的疼痛癥狀,如頭痛、關節痛等。適用于3個月以上的兒童和成人。對乙酰氨基酚的鎮痛機制可能是通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中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阻斷痛覺神經末梢的沖動而產生鎮痛的作用。解熱作用則可能是通過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產生周圍血管擴張、出汗、散熱而起作用。能緩解疼痛和發熱癥狀,與非甾體抗炎藥相比其抗炎作用弱。
復方感冒藥中常見成分
在復方感冒藥中普遍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包括西藥和中成藥。西藥通用名中如果含有一個“酚"或“氨"則一般說明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如酚麻美敏、復方氨酚烷胺、酚氨咖敏、氨酚美麻美芬片、氨麻美敏和氨咖黃敏等。
我們常用的復方感冒藥中,90%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在抗感冒藥、止咳平喘藥、胃腸類藥中,像維C銀翹片、銀菊解毒丸、感冒寧膠囊等中成藥,均含有對乙酰氨基酚。
如果服用單一成分對乙酰氨基酚退燒的同時,也在服用復方感冒藥,很容易因為重復用藥導致乙酰氨基酚過量,因此服藥前要仔細核對藥物成分,避免含相同有效成分藥品疊加服用。
與布洛芬的區別
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的解熱鎮痛類非處方藥。兩者在分子結構、作用特點及不良反應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
兩種藥物退熱效果相似,但單次劑量對乙酰氨基酚起效更快,而布洛芬退熱作用相對較強,降溫維持時間相對較長。在抗炎方面,對乙酰氨基酚沒有抗炎作用,而布洛芬有抗炎的作用,因此對乙酰氨基酚不能代替布洛芬、依托考昔等藥物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痛風性關節炎。從鎮痛的效果來說,對乙酰氨基酚適用于頭痛,布洛芬則對月經痛、腹部絞痛更適合。
此外,兩者的藥品不良反應也不同:對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應多為肝毒性,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肝功能損害、藥疹等。其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與服藥劑量過大有關。與布洛芬相比,對乙酰氨基酚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較小,可餐前服用。布洛芬一般很少有肝毒性,但長期大量服用,可引起胃腸道刺激反應,如腹脹、消化不良、嘔吐、腹瀉、消化道潰瘍等。布洛芬宜隨餐或餐后服用。
用藥時注意3點
1.2020年3月3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修訂對乙酰氨基酚常釋及緩釋制劑說明書的公告》,建議對乙酰氨基酚口服一日最大量不超過2克。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期間,若發現肝生化指標異常或出現可能與肝損傷有關的臨床表現時,應立即停藥并就診。
2.若正常人一次服用6~10克,即可引起大范圍肝組織壞死,甚至肝功能衰竭。過量后的肝損傷表現有:食欲下降、發汗、極度疲勞、右上腹疼痛、異常的出血和淤青、感冒癥狀、眼睛或皮膚發黃、嘔吐。一旦發現過量或有過量癥狀時,要立即停藥并就醫,及時治療能減輕損傷、保護肝臟。
服用復方感冒藥(西藥或中成藥)時,一定要仔細看藥品說明書,查看藥品成分,避免同時服用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藥品或其他含有解熱鎮痛藥的藥品,否則容易發生因為服藥過量或蓄積導致的藥品不良反應。
3.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期間,不得飲酒或飲用含酒精的飲料;用于退熱治療時不能連續使用超過3天,用于止痛時不得連續使用超過5天。如果服藥后癥狀仍未緩解,請及時詢問醫生,切勿自行隨意用藥。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制藥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