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出處】出自《草木便方》《重慶草藥》:小血藤,性味、效用、用法同大血藤,香氣較大血藤濃,效用更好,但生長較少。中醫處方中常將大、小血藤并列,并用等分,沒有小血藤時,即以大血藤多用一份以代替。
【拼音名】Xiǎo Xuè Ténɡ
【別名】鉆骨風、八仙草、鉆石風、五香血藤、滑藤、爬巖香、滿山香、香血藤、天青地紅、血糊藤、鉆巖尖、香巴戟、土巴戟、川巴戟、秤蛇根、老蛇斑、野五味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味子科植物鐵箍散的莖藤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hisandra propinqua (Wall.) Baill.Var.Sinensis Oliv.
采收和儲藏:10~11月采收,曬干或鮮用。
【藥理作用】從鐵箍散的莖和根中分得的表恩施辛在體外于10μg/ml濃度時對白血痛P-388的抑制率為72.9%[1]。此外,鐵箍散還能降低小鼠血清丙氨酸轉氨酶含量[2]。活血實驗表明,給家兔肌注鐵箍散的煎液0.45g/kg,能明顯延長兔腦凝血酶原作用下的血凝時間。10mg/ml的乙醇提取物能抑制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率為38.9%。對血紅細胞凝聚作用與其濃度有關,其0.02g/ml水煎液抑制兔血紅細胞凝聚,在0.02g/ml時則促進其凝聚[3]。
【性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活血;解毒消腫;止血。主風濕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損傷;月經不調;胃痛;腹脹;癰腫瘡毒;勞傷吐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陜西中草藥》:根、莖:反甘草。
【各家論述】1、《草木便方》:生心血,散瘀活血,透關節,治跌打損傷血脹,四肢筋骨風毒。2、《分類草藥性》:治風濕麻木,筋骨疼痛。涂魚口腫毒。3、《重慶草藥》:行氣,活血。治跌打損傷,勞傷吐血,經閉。4、《陜西中草藥》:活血調經,散瘀消腫,理氣止痛。治月經不調,白帶,勞傷,跌打損傷,瘡癤疝氣,肺膿瘍。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