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 聯系人:
- 程成
- 電話:
- 021-60348496
- 手機:
- 18121453965
- 傳真:
- 021-51632657
- 地址:
- 上海市松江加工園區
- 網址:
- www.qiyibio.com
掃一掃訪問手機商鋪

微信掃碼進入微名片
無論是世衛組織在今年世界癌癥日發布的報告,還是我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5年年報,均透露出癌癥負擔不斷增加的現實問題。肺癌是zui致命的癌癥之一,近期推出的一款免疫治療藥物,或許能夠為肺癌治療帶來新希望。
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的PD-1/PD-L1特異性免疫治療藥物,前不久也在中國開啟了Ⅲ期臨床試驗,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副主任趙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臨床試驗結果尚未可知,但該療法或將為中國肺癌患者帶來福音。
腫瘤作用機制新發現
人體每天有數十億細胞死亡和再生,由于外界污染等因素,細胞復制時產生錯誤的概率非常高,因此免疫系統對各種錯誤的監控十分重要。“傳統免疫治療是通過增強免疫治療腫瘤。”趙軍說。然而,科學家發現腫瘤細胞之所以能在人體內肆無忌憚地生長,與自身免疫細胞不能識別腫瘤細胞有關。
“腫瘤細胞有一種本領,就是能夠逃逸免疫細胞的監控。”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俞強說,腫瘤細胞表面會表達一種蛋白,即PD-L1,它會與監控腫瘤細胞的T細胞的受體蛋白PD-1發生作用。PD-1又叫程序化死亡分子,也就是說,“這個細胞被激活后,會抑制T細胞的生長,誘導T細胞的凋亡”。
而腫瘤細胞表面的PD-L1蛋白就可以激活T細胞上的PD-1蛋白,產生死亡信號,造成T細胞死亡。“本來免疫細胞是要消滅腫瘤細胞的,現在腫瘤細胞卻產生了一個新武器去殺死免疫細胞。”俞強解釋說。
正是發現了上述免疫機制,科學家研究了PD-1/PD-L1抗體阻斷該通路,這樣T細胞就能識別腫瘤細胞,進而攻擊腫瘤細胞了。
目前,這種抗體已經在美國獲準上市,那么為何還要在中國重新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呢?“中國人基因和外國人基因還是不一樣的,生理指標和外國人也不*一樣,藥物的安全性還是要再檢查。”俞強解釋說。
肺癌治療獲突破
從利用干擾素等免疫因子誘導免疫,到利用胸腺肽等直接提高淋巴細胞數量,再到細胞免疫,醫學上利用免疫療法消滅腫瘤的研究已持續多年,只不過這些療法“在實體瘤,如肺癌、胃癌等的治療上,效果并不好”,趙軍說,PD-1/PD-L1抗體是“一個技術性突破”。
據了解,美國《紐約時報》和《科學》雜志在2013年就曾將PD-1/PD-L1抑制劑等為代表的腫瘤免疫治療評為“重大突破”。這種藥物早期在黑色素瘤治療上得到了較好的結果,后來研究發現有些肺癌、肝癌與黑色素瘤共享一個免疫機制。
但這種藥物并非對所有肺癌均有效,只能針對非小細胞肺癌。趙軍介紹說,非小細胞肺癌在肺癌患者中所占比例可達70%~80%。如果藥物有效,患者的生存期將延長9個月左右。
“肺癌如果不治療,生存期也就半年左右。做化療也就延長8個多月。”趙軍坦言。所以這種新型免疫療法“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諸多問題待解
雖然這種新的免疫制劑相較于傳統化療毒性較小,但也并非**。“腫瘤細胞的麻煩之處就在于,它是人體自身產生的細胞。”俞強說,“它有很多地方太像我們人體細胞了,所以現在沒有腫瘤藥是*的,只是一些相對來說好一些。”
“免疫治療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們看到了新希望。”趙軍稱。但他對該藥物表達了一定擔憂。在趙軍看來,該藥物現有數據來源仍存在局限性,長期使用是否會產生毒性、耐藥性等問題尚不確定,另外如果引起免疫風暴該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尚待研究。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王潔還指出了該療法面臨的其他挑戰,“在提倡醫學的今天,zui重要的是要找到免疫治療的預測因子,才能有的放矢”。
對于免疫療法在腫瘤治療方面的應用前景,趙軍表示,現在“只是抓到了一個很小的線索”。“免疫治療,我們既要看到其巨大的潛力,同時也要避免盲目樂觀,正確評價其價值。”王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