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 聯系人:
- 程成
- 電話:
- 021-60348496
- 手機:
- 18121453965
- 傳真:
- 021-51632657
- 地址:
- 上海市松江加工園區
- 網址:
- www.qiyibio.com
掃一掃訪問手機商鋪

微信掃碼進入微名片
孔道形成蛋白調控細胞內囊泡酸化環境清除胞內病原體
科研試劑廠家-齊一生物
近日,美國傳染病學會會刊《傳染病雜志》(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以 Host pore-forming protein complex neutralizes the acidification of endocytic organelles to counteract intracellular pathogens 為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張云組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揭示了脊椎動物防御和清除細胞內病原體的新策略和效應分子,為深入解析細胞囊泡化形成和調控的基礎細胞生物學問題以及相關的病理作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線索,對于研發新的疾病治療策略和藥物也具有實際應用的意義。昆明動物所副研究員李盛安和博士研究生劉龍是文章的*作者,研究員張云是文章的通訊作者。
胞內細菌、病毒等細胞內感染病原體能夠利用多種策略適應以及改變宿主細胞的胞內環境,逃脫宿主的免疫防御。許多胞內病原體利用細胞的內吞囊泡途徑侵染細胞,并適應了細胞內吞囊泡的酸化環境以達到其感染的目的。外源性的化學物質如氯化銨和氯喹等可以通過改變細胞內吞囊泡的酸化環境而抑制某些病毒和胞內寄生蟲的感染,但宿主細胞是否存在相應的防御策略,內源性效應分子機器的身份以及調控網絡一直是人們努力探究的重要問題。
張云組前期從兩棲動物大蹼鈴蟾 (Bombina maxima) 中發現了脊椎動物*個新型孔道形成蛋白和三葉因子復合物 betagamma-CAT (發明 ZL200810058028.5),并發現該內源性蛋白質機器具有刺激細胞囊泡化形成的特性,在細胞內吞 / 溶酶體途徑中形成膜通道并激活炎癥小體(PNAS 2014,111,6702,封面故事)。李盛安和劉龍等研究人員進一步深入揭示該復合物具有調控細胞內囊泡酸化環境的功能。在宿主免疫防御中,以細胞內病原體單核增生李斯特菌(Listera monocytogenes)為模型的研究表明,該蛋白質機器可以限制李斯特菌從胞內囊泡的逃逸,并同時激發細胞外排驅逐胞內感染的病原體,有效抵御致死性的李斯特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