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 聯系人:
- 程成
- 電話:
- 021-60348496
- 手機:
- 18121453965
- 傳真:
- 021-51632657
- 地址:
- 上海市松江加工園區
- 網址:
- www.qiyibio.com
掃一掃訪問手機商鋪

微信掃碼進入微名片
-
近日,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單細胞中心與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合作發表了基于重水標記單細胞拉曼成像的藥物抗菌效果評價技術,可以實現在單個細菌細胞精度快速測量藥物對細胞代謝活性的抑制性。以此為基礎提出的“基于代謝活性的zui低抑菌濃度”(MIC-MA指數),與目前臨床用藥普遍依據的“zui低抑菌濃度”(MIC指數)相比具有重要的特色與優勢,有望成為指導臨床用藥的新標準之一。該工作近期發表于AnalyticalChemistry。迄今為止,MIC指數,即體外培養細菌24小時后能抑制培養基內病原菌生長的zu
-
在美國,每年大約有4500萬人需要輸血。因外傷失血導致的死亡案例可達上萬,即使傷者幸存,也往往會因氧耗竭造成組織*損傷。人造血液一旦研究成功,可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臨床用血需求,在外傷救治和手術中發揮重要作用。另外,人造血液可以降低用血難度。目前全血不易獲取和保存,新鮮的血液只能冷藏42天,未冷藏的情況下只能保存幾個小時。因此,在不具備輸血條件時,比如戰場、農村地區和車禍現場,人造血液可以作為救急手段,減少患者送往醫院前的死亡率,成為挽救生命的重要選擇。人造血液還可以改善醫療服務水平。對于長期需要輸
-
圖1.SZDB數據庫主頁圖2.SZDB數據庫中鑒別到的重要的精神分裂癥候選基因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羅雄劍課題組和姚永剛課題組開展合作,開發構建了精神分裂癥的遺傳數據庫SZDB。該研究成果以SZDB:ADatabaseforSchizophreniaGeneticResearch為題發表在期刊《精神分裂癥通報》(SchizophreniaBulletin)上,昆明動物所博士研究生武勇為文章的*作者,羅雄劍和姚永剛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SCZ)是一組
-
3月8日,PLoSGenetics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態研究所方玉達研究組題為DepletionofArabidopsisSC35andSC35-likeserine/arginine-richproteinsaffectsthetranscriptionandsplicingofasubsetofgenes的研究論文,文章揭示了擬南芥核小斑中SC35及其類似蛋白(SCL蛋白)通過調控部分基因的轉錄和剪接從而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分子細胞生物學機制。SR蛋白是生物體內富含
-
圖:小分子化合物將成人星形膠質細胞誘導為神經細胞,獲得的神經細胞具有神經元的細胞形態、表達神經元特異的基因、具有神經元的電生活性和與胚胎干細胞分化得到的神經細胞相類似的基因表達譜。2月16日,《干細胞報道》(StemCellRepor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裴鋼研究組的研究論文DirectGenerationofHumanNeuronalCellsfromAdultAstrocytesbySmallMolecules,報道了利用小分子化合物組合實現將
-
昆蟲檢測試劑盒廠家-齊一生物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生態研究所黃勇平研究組和譚安江研究組在學術期刊PLOSGenetics上發表了研究論文BombyxmoriP-elementSomaticInhibitor(BmPSI)IsaKeyAuxiliaryFactorforSilkwormMaleSexDetermination。該研究報道了家蠶雄性性別決定中的一個關鍵輔助因子BmPSI。不同的昆蟲類群具有高度多樣性的性別決定機制。家蠶是研究鱗翅目昆蟲遺傳和發育的模式昆蟲,其性染色體系統是
-
科研檢測試劑廠家-齊一生物《自然?神經科學》(NatureNeuroscience)在線發表了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章曉暉教授課題組關于大腦關聯學習的內嗅皮層?海馬環路機制的重要發現。此論文將作為封面推薦文章正式發表于4月刊《自然?神經科學》。當我們在探索一個新環境或城市時,不但需要錨定自己的空間位置,同時也收集標定周邊環境和物體的特征,并將這兩方面信息關聯在一起形成可描述的場景記憶在大腦中存儲。我們大腦的內側顳葉中一個形狀類似海馬的結構體“海馬”與其相連的內嗅皮層是負責和
-
金黃色葡萄球菌檢測試劑盒廠家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aureusRosenbach)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病原菌,隸屬于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可引起許多嚴重感染。近日,科學家發現,利用患者自身微生物開發的護膚液,可以抵御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據悉,研究人員通過培養這些取自皮膚上的抗感染細菌,使其形成龐大的菌群后,然后在5個異位性皮炎患者進行個性化處理,并植入患者自身的微生物。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皮膚科主任、研究的合著者RichardGallo教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