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 聯系人:
- 程成
- 電話:
- 021-60348496
- 手機:
- 18121453965
- 傳真:
- 021-51632657
- 地址:
- 上海市松江加工園區
- 網址:
- www.qiyibio.com
掃一掃訪問手機商鋪

微信掃碼進入微名片
-
高純生化試劑廠家-齊一生物適配體是一段經體外篩選得到的特定DNA序列,能與相應的目標物質進行高親和力與強特異性的結合,目前能結合的目標物質包括蛋白、小分子以及細胞等。適配體可以取代傳統的抗體,因此廣泛應用于多種適配體傳感器和生物分析檢測中。傳統的適配體傳感器中,適配體通常只是作為一種捕獲分子與特定的目標物質結合,需要在適配體上修飾電化學或熒光標記物實現信號檢測,這種適配體傳感器的構建方式步驟比較繁瑣。中南大學的陽明輝教授(點擊查看介紹)團隊將適配體同時作為捕獲分子和信號分子制備了適配體傳感器用于
-
《自然》雜志刊登了美國貝勒醫學院華人科學家ZhangXiang博士團隊的研究成果,Zhang博士發現人體免疫系統與腫瘤血管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1),這可能會改變研究人員治療癌癥的思路。ZhangXiang博士1971年,哈佛大學波士頓兒童醫院小兒外科醫生JudahFolkman(1933-2008)在*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刊登了一篇傳統認知的文章,根據自己多年的思考和研究數據,Folkman認為癌細胞在生長過程中會釋放一些信號,促進新血管往腫瘤里長,為腫瘤的生長提供營養物質。基于這個理
-
科研試劑廠家-齊一生物I型糖尿病是一種嚴重的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會攻擊產生胰島素的β細胞。而且在出現糖尿病癥狀之前,大多數β細胞其實就已經不堪打擊,“掛掉”了。所以患者通常只能靠外界補充胰島素,來維持自己的正常生活。研究的*作者ElianaMari?o博士和聯合通訊作者CharlesMackay教授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在尋找治療的辦法,比如哈佛大學干細胞研究所的DouglasMelton教授就一直致力于通過干細胞移植來治療I型糖尿病。而在3月27日的《自然免疫學》雜志上,來自澳大利亞
-
高純試劑供應商-齊一生物從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悉,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張秀榮研究員主持完成的“芝麻種質基因庫的構建、發掘與育種應用”項目榮獲2016年度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該成果為我國芝麻育種和產業發展提供了戰略資源,實現了全基因組發掘和分子育種技術重大突破,使我國在芝麻研究領域躍居前列。據張秀榮介紹,芝麻是我國優勢特色油料,但因種質數量少、農藝性狀鑒定粗放、基因組信息不清、缺乏功能標記,導致育種可用親本種質匱乏、育種技術落后、效率低,成為制約我國芝麻耐濕抗病高油高產品種選育和
-
農殘快速檢測試劑盒廠家-齊一生物美國孟山都公司近日陷入論中心。先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弗雷斯諾縣高等法院法官駁回了孟山都的訴訟,在該訴訟中,孟山都抗將草甘膦列入加州已知致癌物清單的提議;后是孟山都科學家被爆曾代筆草甘膦對人體無害的論文。雖然上述兩項事件目前尚無定論,但曠日持久的草甘膦致癌之爭又起波瀾。在經過了長期的使用和科學評估之后,草甘膦致癌疑云何時才能*消除?加州判決有何影響草甘膦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由孟山都化學家合成的一種除草劑的活性成分,在殺除野草方面有奇效,一經發明就受到農民歡迎。但是,有些作
-
高純試劑供應商-齊一生物近日,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姚永剛課題組對阿爾茨海默氏癥(AD)發病性別偏好的潛在遺傳機制進行了進一步揭示,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于《老年神經生物學》期刊上。AD的發生有一定的性別偏好,女性患者數量多于男性患者,但其中具體機制目前仍然不是很清楚。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是一個受到雌激素調控的神經營養因子,在AD的致病通路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前期針對BDNF基因與AD遺傳相關性的研究并沒有得到一致的結果。科研人員對我國漢族AD人群的BDNF基因開展了遺傳關聯分析。病例對照分析發現
-
在衰老領域,端粒是熱門的研究方向之一。3月27日,發表在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Longomeresprotectagainstage-dependentcardiacdiseasecausedbyNOTCH1haploinsufficiency”論文。來自Gladstone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防止小鼠形成衰老相關人類疾病的關鍵機制,證實了長端粒的保護作用。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一種結構,對維持人類基因組的穩定至關重要。端粒的本質和染色體一樣
-
ELISA試劑盒廠家-齊一生物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近日審定確認一種新型病毒,這種病毒能讓寄生蜂的雌性后代比例降低。這是科學界發現病毒調控寄生蜂后代性別比的案例。浙江大學農學院昆蟲科學研究所葉恭銀團隊是這一病毒的發現者,他們將這種病毒命名為PpNSRV-1。這一發現將對田間治蟲策略產生重要啟示。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上。據悉,葉恭銀團隊是在蝶蛹金小蜂上發現這種病毒的。論文*作者、博士生王飛表示,在對蝶蛹金小蜂進行轉錄組測序時,他們發現了這些陌生的病毒片段。田間調查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