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 聯系人:
- 程成
- 電話:
- 021-60348496
- 手機:
- 18121453965
- 傳真:
- 021-51632657
- 地址:
- 上海市松江加工園區
- 網址:
- www.qiyibio.com
掃一掃訪問手機商鋪

微信掃碼進入微名片
-
16
2015年
11月 -
黑色素瘤(melanmoa)是一種極度惡性腫瘤,其特點是能產生黑色素,以30歲以上成年患者多見,常見發生部位是足底部以及外陰肛門部皮膚。黑色素瘤類型多變,可以原發即為惡性,也可以由癌前病變交界痣轉化。近年來對于可以導致黑色素瘤的基因突變已有較深入研究,已知有多種致癌基因在黑色素瘤發生發展過程中起作用,然而科學家對這些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演化順序,何時起作用仍不清楚。研究人員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黑色素瘤致病突變分類,然而這些突變發生的順序不是很清楚。NewEnglJMed11月12日發布文章,重點【查看全文】
-
13
2015年
11月 -
美國科學家稱,近日發現了一種新的病毒,與嚴重急性呼吸道癥候群(SARS)病毒類似,可以直接由蝙蝠傳給人。不過,目前還不知道會不會人傳人。這一消息不禁引發人類對未來疫情的擔憂。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人員巴瑞克表示,蝙蝠身上有近5000種冠狀病毒,有些可能傳給人。該研究人員還警告,新發現的SHC014-CoV是高致病病毒。它可以跨物種傳播,而對付SARS和埃博拉的藥都無法將其消滅。研究人員還強調,此次發現值得注意,因為它再次凸顯此前美國政府有關暫停選擇藥物的功能性實驗。【查看全文】
-
12
2015年
11月 -
生物標記或能有助于提前發現多發性硬化和過敏癥。一項新的研究確認了調控多發性硬化和枯草熱早期階段的3種蛋白,這為在病人顯示病兆前發現和預防這些免疫性疾病提供了可能頗有價值的生物學標記。研究人員說,他們的方法(即用基因組數據來模擬疾病的早期發展)或能幫助發現如癌癥、心臟病、肥胖癥或糖尿病等其它疾病的診斷性生物學標記。像癌癥和免疫性疾病等常見病是在許多年甚或幾十年中逐步演變而成的,這使得它們在病人出現癥狀之前尤其難以發現。為了在疾病開始前更好地理解和診斷它們,MikaGustafsson和同事試圖尋找【查看全文】
-
11
2015年
11月 -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近期稱,需要更加關注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這些不良反應包括肌腱炎和肌腱斷裂,QT間期延長以及周圍神經病變等。FDA抗菌藥物咨詢委員會(ADMAC)和藥品安全與風險管理委員會召開聯合會議來討論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用于治療急性細菌性鼻竇炎(ABS),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細菌性發作和輕微的泌尿道感染。氟喹諾酮類藥物的標簽目前有針對其可能會引起肌腱斷裂,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病變,光毒性,過敏,重癥肌無力加重以及QT間期延【查看全文】
-
11
2015年
11月 -
南京新百11月5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與金衛醫療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收購框架意向協議》,擬收購其持有的中國臍帶血庫企業集團(簡稱“CO集團”)65.1%股權,預期估值為72.55億元,其中公司發行股份支付的市值不低于40億元,余款以現金支付。在協議書中,南京新百表示,公司有意全面收購CO集團的全部股權,其中,公司先行收購金衛醫療已持有及已收購但尚未完成交割的合計約占CO集團已發行且攤薄后總股本65.1%的股權,此為公司擬收購CO集團的zui低股權數量,對于此部分股權的收購價格,雙方同意附先決條件地接受【查看全文】
-
10
2015年
11月 -
光動力治療(也稱光療)以其選擇性好、創傷小、低毒副作用等優點而備受關注,已成為臨床腫瘤治療的重要新興手段。傳統光療由于藥物的吸收波長在可見區,光對病變組織的穿透性有限,使其在臨床上的應用受到極大限制。近年來新興的雙光子光動力治療技術,通過采用在近紅外波段具有較大雙光子吸收截面的光敏劑,可以大大提高該技術的有效性與適用范圍,但目前一直缺乏可直接靜脈給藥的雙光子光療藥物。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多年來一直堅持開展雙光子光動力治療藥物的基礎研究。近日,理化所研究員吳飛鵬和趙【查看全文】
-
09
2015年
11月 -
科學家在東帝汶島發現1千年前滅絕的巨型嚙齒類物種,它的體型是現代嚙齒類動物的10倍。這種可怕的嚙齒類生物長著巨大的頜骨,體型接近于小狗。研究人員認為,人類與這些巨型嚙齒類生物生活了數千年,可能曾經吃過它們。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人員分析挖掘發現的7具巨型嚙齒類生物骨骼化石獲得這項發現。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文化歷史和語言分校的朱利安-路易斯(JulienLouys)博士負責這項研究,他指出,這是迄今發現zui大的已知嚙齒類生物,zui大的個體重量可達到5公斤,其體型與小狗相近,相比之下,現代體型較大的老【查看全文】
-
07
2015年
11月 -
面對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與流行性乙型腦炎等傳染病,中醫藥在防治新突發傳染病方面取得新進展。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京組織召開2009年中醫藥行業科研專項“中醫藥防治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與流行性乙型腦炎的臨床方案與診療規律研究”(項目編號:200907001)結題驗收會。圖為2009年中醫藥行業科研專項結題驗收會據悉,該項目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牽頭承擔的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該專項歷時4年多,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地壇醫院、北京佑安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湖北省中醫院【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