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噸MVR鈦材蒸發器工藝流程詳解
以下是關于20噸MVR鈦材蒸發器工藝流程的詳細解析,結合技術原理、核心組件及操作特點,適用于高腐蝕性物料(如化工廢水、強酸/強堿溶液)的高效濃縮與結晶需求:
一、工藝流程概述
物料預處理
過濾與除雜:通過振動篩或離心機去除原料中的大顆粒雜質,防止堵塞管道或損傷設備。
pH調節:針對酸性或堿性物料,添加中和劑(如NaOH或H?SO?),確保pH值穩定在工藝范圍內(通常5-9)。
預熱:利用冷凝水余熱或預熱器將物料升溫至接近沸點(約80-90℃),減少主蒸發段的能耗。
進料與蒸發濃縮
強制循環加熱:物料通過鈦材加熱室(立式或臥式設計),在循環泵驅動下以高流速(2-3 m/s)流動,避免結垢。鈦材耐腐蝕特性可應對Cl?濃度>10,000 ppm的強腐蝕環境。
沸騰與分離:在蒸發室內,物料受熱產生二次蒸汽,經氣液分離器(鈦制)分離后,濃縮液進入結晶段,蒸汽則被壓縮機回收。
蒸汽壓縮與熱能回用
核心設備:采用鈦合金葉輪壓縮機(如羅茨式或離心式),壓縮比1.2-1.5,將90℃的二次蒸汽加壓至110-130℃,作為熱源返回加熱室。
閉路循環:二次蒸汽熱能重復利用,僅需啟動時少量生蒸汽,運行后電能消耗占比>90%,節能率較傳統蒸發器提升60%以上。
結晶與固液分離
冷卻結晶:濃縮液進入強制循環結晶器(如DTB型),通過降溫或真空閃蒸使溶質過飽和析出晶體(如硫酸鈉、氯化鈉)。
離心分離:晶漿經離心機或過濾機分離,固體結晶物干燥后包裝,母液返回系統繼續濃縮。
冷凝與排水
余熱回收:未利用的蒸汽進入鈦制冷凝器,與冷卻水換熱后凝結為蒸餾水(溫度約35-50℃),部分回用于預熱物料,其余達標排放。
二、鈦材的核心優勢
耐腐蝕性
鈦(Gr2/Gr5級)對鹽酸、硫酸、氯化物等強腐蝕介質具有耐受性,設備壽命可達15-20年,遠超不銹鋼(316L壽命約5-8年)。
輕量化與強度
鈦密度低(4.5 g/cm3),20噸蒸發器的加熱室與分離器重量較不銹鋼減少30%,同時保持高強度(抗拉強度≥345 MPa)。
傳熱優化
盡管鈦導熱系數(21.9 W/m·K)低于不銹鋼,通過薄壁設計(管壁厚0.5-1 mm)與高流速強制循環,傳熱效率仍可提升15%。
三、關鍵設備參數(20噸處理量)
組件參數
加熱室鈦材列管式,傳熱面積200-300 m2,設計壓力0.3-0.6 MPa
壓縮機離心式/羅茨式,功率150-250 kW,蒸汽處理量3-5 t/h
循環泵鈦合金葉輪,流量300-500 m3/h,揚程20-30 m,耐溫≤130℃
分離器鈦制錐形結構,直徑2.5-3.5 m,分離效率≥99%
控制系統PLC+SCADA自動化,實時監控溫度、壓力、液位,溫差控制精度±1℃
四、應用場景與經濟效益
化工廢水處理
處理高鹽廢水(如電鍍、制藥廢水),濃縮減量80%。
案例:處理硫酸銨廢水(5%濃度),年運行成本較雙效蒸發器節省50%以上。
制藥與食品
低溫蒸發(40-85℃)保護熱敏性成分(如抗生素、果汁),符合GMP/FDA標準。
經濟效益對比
能耗:蒸發1噸水電耗40-60 kWh,較多效蒸發器(100-150 kWh)降低60%。
維護成本:鈦材抗結垢性強,清洗周期延長至3-6個月,減少停機損失。
五、操作與維護要點
啟動與調試
運行需用清水試車,檢查壓縮機、泵組密封性及控制系統響應。
逐步提升負荷至20噸/小時,避免瞬間過載。
日常維護
化學清洗:每季度用5%硝酸循環清洗鈦管,去除微量結垢。
潤滑檢查:壓縮機軸承每月加注耐高溫潤滑脂,循環泵機械密封定期更換。
安全防護
設置超溫(>130℃)、超壓(>0.6 MPa)自動停機保護,配備防爆電機(化工環境)。
總結
20噸MVR鈦材蒸發器通過強制循環蒸發與機械蒸汽再壓縮技術,結合鈦材的耐腐蝕特性,成為高鹽、強酸/堿廢水處理的理想選擇。其核心優勢在于高效節能、長壽命及全自動化控制,適用于化工、制藥、食品等多行業。具體選型需結合物料特性(如粘度、腐蝕性)與產能需求,建議優先選擇具備EPC服務能力的供應商(如山東特保羅、賽格爾環保)以保障系統集成與售后支持。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制藥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