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同一個實驗員使用同一種粘度杯在同一個環境下,對流體的粘度進行測量后,得到的粘度值結果都會出現不同。也正因如此,很多粘度杯是需要進行兩次或者兩次以上的測量,然后取平均值作為流體的粘度。在上述情況下,采用不同種類的粘度杯進行測量,結果肯定是不同的。那么,不同種類粘度杯測量粘度值怎么對比呢?
其實這種流體粘度測量得到結果不同的情況還算是常見,例如在流體粘度值的校準或者是數據傳遞時就會發生。有的粘度杯生產廠家生產的粘度杯種類可能比較多,對于同一種粘度杯標準油的粘度值測量,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這不能說明標準油有不同的粘度值,例如Elcometer DIN杯在流體流出時間35秒時,它所得到的粘度是147cSt,而使用ISO4號杯測量后得到的標準油粘度值為42.0cSt。通過標準的測量,Elcometer易高整理出了不同粘度杯測量粘度值的轉換表,如下圖。
Elcometer不同粘度杯數據轉換表
其他粘度杯廠家對于粘度數據的轉換可能有會類似的表格。但是大多數粘度杯廠家可能做不到這么細心,或者說沒有這么完整的粘度杯生產線,無法提供這類的表格。而我們在使用粘度杯進行流體的粘度測量時,通常只會考慮選擇一個種類的粘度杯,根據流體的大致粘度范圍,選擇對應的杯號來進行測量。如果我們對同一個樣品使用zhan杯進行測量得到的數據,而由于某種原因不得不更換其他種類的粘度杯DIN杯進行測量,或者說客戶收到了這個樣品,使用DIN杯測量,發現這個樣品的粘度值出現了較大的變化不一致,而此時沒有相應的粘度轉換表怎么辦呢?
我們知道不同種類的粘度杯分類,主要原因還是其適用的標準不同。正常情況下,我們都會根據自身行業所在的國家和行業應用選擇符合自身標準的粘度杯,也會根據這種粘度杯的使用形成一套標準的檢測體系,從而更好的應用或者是改善流體的性能。數據的傳遞或者是對比,都需要檢測時使用同一個樣品,使用同一套檢測的粘度杯,所以出現上述情況,要么新建一個新的檢測體系,要么使用和客戶相同的粘度杯進行數據測量,從而使得數據的對比產生一些聯系。
不同種類的粘度杯看起來外觀基本一樣,其實其構造是有很大不同的,例如下圖中Elcometer易高生產的符合不同標準的粘度杯外觀基本相同,但是構造上還是有很多差別的。
Elcometer不同粘度杯外觀區別圖
我們在生產生活中使用粘度杯對流體的粘度進行測量,應該盡可能的使用同一個種類的粘度杯,在數據傳遞過程中,也要注明這個粘度結果測量時使用的杯的種類和杯號、環境溫度,畢竟同一個體系的測量才更好對比。而如果是不同種類的粘度杯測量得到的流體粘度值,是使用粘度轉換表進行數據的轉換,否則只能通過讓多次同類測量、不同類測量得到的數據進行綜合對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