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藥用級麥芽糖功能特性
發布時間:2020-11-23藥用級麥芽糖功能特性
1.低熱量性
試驗證明,用14C標示之放射性麥芽糖醇,讓白鼠口服,跟蹤24h,有60%以上的放射性是由白鼠的胃、小腸及小腸黏膜而轉移至盲腸、大腸及糞便中,而在體內其他臟內則微乎其微。另以10%的14C標示的醇液,0.2mL經由尾靜脈注入白鼠體內,24h后約有85%以上經尿排出,因此,該醇的利用率較低,在動物體內很難被消化代謝,屬低熱量甜味劑(一般認為僅為8786.4kJ/g),因而可以避免因食糖而導致糖原轉化為脂肪的可能,大大降低人體肥胖病的出現率。
2.不會引起血糖濃度升高,不刺激胰島素分泌
日本細谷等1971年對27歲至56歲的成年男子以每千克體重0.5g的麥芽糖醇攝食量進行試驗,經一周后,發現血液中各種成分,如血糖、胰島素及無機物等并無顯著變化;而在同樣情況下,攝食葡萄糖者結果相反。證明麥芽糖醇攝食后不會引起血糖升高,不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因而對糖尿病患者是一種福音。
3.與脂肪同食,可抑制人體脂肪的過量貯存
麥芽糖醇不刺激胰島素的活性,從而也降低了在血液中攝取脂肪并貯存于動物脂肪組織中起關鍵作用的脂蛋白脂肪酶(LPL)和活力,因而麥芽糖醇與脂肪同食較蔗糖或其他甜味劑與脂肪同食造成較少的脂肪貯存,因此對預防和治療肥胖病患者有一定功效。
4.具有抑制齲齒的特性
實驗證明,麥芽糖醇不易被口腔內的鏈球菌轉化為酸,也能抑制該菌產生葡聚糖,從而抑制了齲齒的產生。
5.可促進鈣的吸收
Takase、Goda等用大白鼠進行試驗,證實了用麥芽糖醇喂養的大白鼠,其糞便中排出的鈣明顯減少,表明麥芽糖醇可以提高鈣的吸收和保留率。因此,麥芽糖醇對兒童和老年人因鈣攝入卻吸收不足而引起的骨病,有明顯的預防治療作用。
6.安全性
多元糖醇的不利因素表現在過量攝取會引起腸胃不適或腹鳴,但各種不同糖醇的致腹瀉特性不一樣,麥芽糖醇的致腹瀉閾值要比木糖醇和山梨醇大得多。對于麥芽糖醇來說,每人每天攝入100g不會引起腸胃不適。
7.壓片性
麥芽糖粉的流動性和壓縮成形性良好,適宜于壓片加工處理用。此外同其它原料混合均勻性好,不易產生混合不勻的現象。與其它供壓片用糖質材料一樣,麥芽糖醇具有與壓力成比例的特性,即壓力越大,硬度也越高,用它可以將柔軟的材料加工成堅硬的壓片制品。故此,在各種食品和保健食品的生產中,廣泛應用它作為壓片產品的賦形劑。
8.維生素C的穩定劑
當麥芽糖醇與維生素C一起加熱時,能減少和抑制維生素C的氧化和分解反應。而且在存在維生素C的條件下,*不會發生色澤加深現象,特別是高含維生素C的飲料食品,添加使用麥芽糖醇有穩定維生素的效果。
藥用級麥芽糖功能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