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備準備與啟動
1、原液注入與系統預檢
檢查蒸發器、真空泵、冷凝器等關鍵部件是否處于正常狀態。
原液注入至設定液位后,啟動進水泵,觸發自動進水程序。
二、真空環境建立
1、啟動真空系統
開啟真空泵,將蒸發器內部壓力降至0.03-0.08 MPa(對應真空度約33-80 mbar),使溶液沸點降至30-40℃。
持續監測真空度,確保系統壓力穩定,避免不凝性氣體積累影響蒸發效率。
三、預熱與蒸發過程
1、加熱與溫度控制
啟動壓縮機或熱泵系統,通過冷媒壓縮釋放熱量,將廢水加熱至30-35℃觸發初始蒸發。
蒸發溫度控制在35-40℃,通過傳感器實時調節冷媒循環(壓縮制熱-膨脹制冷),維持穩定沸騰狀態。
2、消泡處理
若蒸發過程中產生泡沫,傳感器自動觸發消泡劑注入,防止泡沫干擾蒸汽冷凝。
四、結晶控制與分離
1、結晶條件調節
在真空環境下,溶液通過閃蒸快速降溫至30-35℃,促進溶質過飽和結晶。
采用機械刮板或攪拌裝置持續清理蒸發器內壁,防止結晶物附著結垢。
2、結晶終點判定
通過密度計或電導率儀監測濃縮液濃度,達到預設值后停止蒸發。
五、蒸汽冷凝與產物收集
1、蒸汽處理
蒸發的二次蒸汽進入冷凝器,通過冷卻水或冷媒循環液化,生成蒸餾水并儲存。
2、濃縮液與晶體排出
濃縮液通過氣動閥排放至儲存罐,結晶固體經離心分離或過濾裝置收集。
六、系統關閉與維護
1、停機操作
依次關閉壓縮機、真空泵及進料閥,排空殘余液體。
使用清水或清洗劑循環沖洗蒸發器及管道,防止結晶殘留堵塞。
2、日常維護
定期檢查真空泵油位、冷媒壓力及傳感器精度,確保設備長期穩定運行。
通過上述步驟,真空低溫結晶蒸發器可實現高效、低能耗的濃縮與結晶處理,適用于熱敏性物料及高鹽廢水等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