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北京時間8月22日,2016年里約奧運會圓滿落幕。然而,世界游泳名將菲爾普西斯因拔火罐留下的“中國印”卻依舊是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中醫藥文化得以廣泛傳播。作為中藥生產的重要工具之一,
滴丸機等也隨著中醫藥市場的發展迎來新機遇。
據了解,我國是世界上開發滴丸藥物制劑品種多的國家之一。中藥滴丸機因溶出快、生物利用度高、療效好、制備簡便、質量易控制等優點,在中藥新劑型的研究與開發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從中藥滴丸劑的整體現狀來看,我國滴丸劑及其生產裝備國內起步較晚,仍處于不斷發展階段,至今未形成定型的系列產品。國內藥用高分子材料發展的相對滯后,導致可供選擇的基質和冷凝劑較少;藥物精制純化水平低下,導致適合制成滴丸的品種不多;滴丸機制造商與滴丸開發的企業分離,導致設備水平遠遠落后于滴丸技術的發展。
隨著制劑工藝的逐步完善和制藥設備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滴丸機企業在制備工藝與生產設備的結合上有了新的突破。自動化滴丸機生產線為滴丸的產業化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技術平臺,給中藥現代化帶來更新的活力。
筆者了解到,煙臺百藥泰中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國內藥機行業推出DWJ-2000D-2T組合式大型自動化滴丸機。據介紹,該設備是由2-10或更多個滴制、冷卻系統組合而成的大型產業化滴丸生產線,滴頭數量可達到1000孔以上,由于制冷、PLC、觸摸屏、調料罐等采取集約式控制,與同樣產能的多生產線相比,具有占地面積少、投資省、易操控、成品率高,用一條線的人力,操控多條生產線等優勢,因此廣受客戶青睞。
隨著我國基質品種的不斷增多,制備工藝的日益成熟完善,滴丸機在中西藥制劑的應用中將具有更加廣闊的前景。加上我國包衣技術、納米技術等新技術不斷的發展與應用,也為滴丸劑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藥企應抓住機會,與時俱進,促進我國滴丸機行業的不斷發展,讓中醫藥更好的走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