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據了解,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在86歲生日之際,向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資100萬元人民幣,設立“北京大學屠呦呦醫藥人才獎勵基金”。此次捐資設立獎勵基金,旨在支持母校教育事業發展,培養醫藥衛生人才。屠呦呦說,自己有今天的成績,要感謝母校的培養,自己還有很多研究沒有完成,希望北大、北醫的年輕人能夠接過接力棒。
人才是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2016年是“十三五醫改規劃”開篇之年,也是醫藥行業“變革”之年。在政策的支持下發展創新合作模式,國內醫藥產業迎來新投資新融合新技術浪潮。醫藥市場需求正在不斷壯大的同時,醫藥人才需求也正在不斷擴大,我國需要加強醫藥人才培養,以推動行業發展。
如中醫藥作為我國民族瑰寶,是我國特有的優勢資源,其人才培養在中醫藥傳承發展中更是顯得很重要。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曾表示,“中醫藥的發展關鍵是人才,怎樣建立起以中醫藥高等教育培養為主體,同時通過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等形成終身教育,并把師承教育貫穿在全過程當中,形成中國特色的中醫藥人才培養機制,是我們積極探索改革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加強人才培養是我國醫藥產業發展的動力,國家需要加強對醫藥人才培養的政策扶持,建立高層次人才后續培養機制。企業更需要加大投入吸引先進人才,讓醫藥人才更加專業。據悉,近年來,藥明康德推出大批醫藥健康人才。中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獎項、第十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近日在北京公布評選結果,來自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醫院臨床一線的19位科研工作者和醫院專家,分別憑借在化學、生物學、藥學及醫學等領域所做出的突出貢獻獲獎。
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是2007年初國家科技部批準,由藥明康德設立,旨在獎勵中國醫藥研發領域在科研創新、成果推廣及高新技術產業化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目前,評獎范圍已經涵蓋醫藥研發及醫療健康的各個領域,包括化學、生物學、藥理學、毒理學、藥物科學、新藥臨床開發、臨床醫學、轉化醫學、基因組學以及生物信息學等。10年來,共有165位科學家獲此榮譽,其中11位獲獎者先后入選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在過去10年間見證了中國在生物醫藥和醫療健康領域取得的跨越式發展,匯聚了中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不斷涌現出的前沿創新成果,了中國產業發展的風向。”藥明康德董事長兼執行官李革博士表示。
醫藥行業研發實力悄然增強,逐步邁向新臺階。據數據統計,2016年國內藥物新增42家研發機構,占藥物研發機構比例由2015年3%上升至4%;仿制藥產品大舉走出,近年獲FDA批準的國產仿制藥數量維持在10個以上且有上升趨勢。2015年CFDA批準2000余項臨床試驗(除去BE試驗,2014年不到1000項),其中以化藥居多但生物制品仍有增長趨勢。重大新藥創制財政支持加上優先審評審批系列制度、MAH試點,國內藥物創新環境漸成,新藥不斷涌現。醫藥行業研發實力不斷增強,這要求相關人才要更加。
2016年甚至在2017年對于整個醫療、醫藥行業來看,是一個變革之年。醫藥、醫療行業近幾年整個生態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面對新的形勢,醫藥行業要想獲得新的突破,人才培養是關鍵,“北京大學屠呦呦醫藥人才獎勵基金”的設立對于我國醫藥人才的培養將具有一定的意義。
-
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制藥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制藥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制藥網http://www.bcw222.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制藥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