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今早望向窗外,天并不藍,反而罩上了“一層紗”,詩意點形容是灰蒙蒙,現實點表達其實就是霧霾。據環保部對外通報的消息稱,經有關專家初步分析研判,今年秋冬季天氣形勢不容樂觀,重污染天氣過程相對提前。
針對重污染天氣提前的現象,環保部表示,冬季重污染天氣成為當前全社會關注、也是迫切希望解決的環境問題。要將重污染天氣應對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決打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戰。
(藥企想打好污染治理攻堅戰?請捎上藥機企業)
環保部的態度已經很明確,強化督查,大力整治“散亂污”企業。而業內人士的觀點和預測也在一定程度上繃緊了制藥業治理污染的那根弦。中國化藥協會資深副會長張明禹曾表示,“2017年制藥行業面臨比往年更加巨大的環保壓力,綠色環保、清潔生產等概念對于藥企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關乎生死的一件大事。”
醫藥戰略規劃專家史立臣則表示,“藥企的治污費用很高,要花幾個億或者更多。以前在環保法力度不夠強時,企業往往寧愿被罰款也不愿加大環保投入。而現在,如果環保督查及落實新環境法的力度進一步加大,不少污染大戶都得關門,這將促使行業加速整合。”
看到這里,污染大戶制藥行業是否“抖三抖”?藥企又是否緊張起來了?對此,藥企除了自身應做好環保工作外,作為為藥企提供生產藥品的機械設備企業,藥機企業也該助力藥企應對環境污染問題。
近幾年,藥機行業關于環保問題的討論熱度一直沒有消退,除了智能化,環保想必就是這些年藥機業的關鍵詞。針對當前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國家已經制定了嚴格的排放標準,并出臺了相關政策治理污染,這樣的趨勢已經日益明顯。而面對該情形,藥機企業們也在積極采取措施,淘汰落后的生產設備,聯合國內科研機構和單位、引進技術,加大節能環保型設備的研究。
以鍋爐設備為例,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戰,鍋爐設備企業已經加大研發力度,加快環保型鍋爐的生產。據悉,一些企業采用了潔凈生產的技術來提高燃燒率,減少煤炭的消耗,從而幫助藥企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
筆者了解到,上海拓松鍋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拓松”)就致力于打造節能環保的鍋爐設備。據悉,從成立至今拓松就與上海理工大學熱能設備研究所有著緊密合作,加大鍋爐設備的研究,將國外先進的技術與我國國情相結合,各項技術、安全、環保指標都達到了國家要求,為鍋爐行業的綠色環保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除了在設備上融入環保理念,藥機企業們還借助智能化浪潮,創新生產模式,優化生產環境,持續推動企業和行業的綠色發展。據悉,為減少粉塵問題,太倉金溪粉碎設備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對環保的號召,結合智能化趨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組建了智能環保超細粉體試驗中心。筆者了解到,該中心不僅能夠確保設備的安全性,讓客戶得到的數據,還能保證設備的環保性,避免粉塵污染。
不難看出,在環保問題上,藥機企業們都在積極思考,通過多元化的方式研發設備、優化生產環境。不過,雖然業內都在討論環保,但還是有一些藥機企業迫于資金、技術、人才等問題而走上險路。對此,業內人士建議,環保是大勢所趨,從近幾年有關部門對污染整治的力度和次數就可以看出該問題的重要性。無論企業是否有足夠的資金、良好的軟硬設施配置都應重視環保,著手去做總比坐以待斃強。
因此,藥機企業首先要做的就是直面環保現狀,逃避或拖延并不能解決問題,直擊現狀并著手改變才是一家合格藥機企業所要做的事情。其次,藥機企業需要尋找新方法、新技術去研發和生產環保型制藥機械,幫助藥企改善制藥工業中的污染問題。
后,治理污染是場持久戰,而且見效慢,藥機企業應將堅持環保事業作為企業日后發展路上不可或缺的方向之一。另外,藥企也要采取行動,化“被動”為主動,及時更換環保型設備,定期檢測污染物排放是否達標,推動整個制藥工業綠色發展。所謂“鐵杵也能磨成針”,相信在藥機企業的輔助下,藥企或能打好此次秋冬季污染治理攻堅戰。
抓住制藥機械設備行業商機,敬請下載APP(制藥通,安卓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