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根據《2019年度藥品監管統計年報》,截至2019年底,我國共有零售連鎖企業門店29萬家,零售藥店23.4萬家。與連鎖藥店相比,單體藥店的品牌影響力和曝光度都相對較小。近年來,隨著藥店連鎖化成為趨勢,單體藥店數量不斷減少,在市場的不斷洗牌下,剩下的企業正面臨生存困局。
單體藥店市場面臨大洗牌
當前,23萬單體藥店正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一方面,是來自連鎖藥店數量不斷增多、不斷攻城略地的沖擊,單體藥店在服務專業性、渠道議價等方面的軟硬實力都無法與之抗衡;另一方面,下沉基層已成為趨勢,各大上市連鎖藥店不斷通過并購擴大市場范圍,更有一些跨界入局者也憑借自身優勢試圖搶食一杯羹。而單體藥店的實力堪憂,客流和利潤都在承壓。
此外,近年來,新版藥品管理法等醫藥相關政策頻頻發布,政策監管和開店限制趨嚴,進一步規范藥店經營管理行為,單體藥店在規范程度上還存在明顯的不足,正不斷被倒逼著淘汰出局。
未來何去何從?
那么,單體藥店未來該何去何從呢?有業內建議,一個方向是加盟,目前一些上市連鎖都在試圖擴張門店。有數據顯示,2013-2019年中國連鎖藥店數量正呈逐年增長趨勢,2019年,全國連鎖藥店數量已達到26.75萬家,同比增長4.9%。另外從連鎖率來看,近年來,我國連鎖藥店連鎖化率也在逐年增長,已從2013年的36.0%增長到2019年的55.8%。
業界普遍認為,隨著相應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的不斷升高,未來全國性和區域將借助資本力量加速整合,而中小藥店將會被不斷并購。在此背景下,單體藥店或許可以及時抓住機遇加盟,享受到更規范的連鎖體系,和更廣的采購商品渠道。
另一方向即轉型升級,例如朝著新特藥房、注重慢病服務的社區專業藥店,以及基于大健康需求下的大健康藥店等方向轉型。
當前,醫藥電商發展如火如荼。11月1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參保人在本統籌地區“互聯網+”醫療服務定點醫療機構復診并開具處方發生的診察費和藥品費,可以按照統籌地區醫保規定支付,支持“互聯網+”醫療復診處方流轉。隨著該文件的出臺,業內普遍認為意味著網售處方藥迎來利好,醫藥電商行業有望迎來井噴式發展。
對此,也有人士指出,單體藥店也可以試著“觸網”,搭上互聯網快車,或能摸索出新的發展模式。
結語
總的來看,業內聲稱的“滿大街開藥店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藥店行業的競爭將是創新與盈利能力、專業化的競爭,單體藥店生存壓力更大,只有在尋求規范經營的基礎上實現盈利能力,才能走得更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