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 聯系人:
- 程成
- 電話:
- 021-60348496
- 手機:
- 18121453965
- 傳真:
- 021-51632657
- 地址:
- 上海市松江加工園區
- 網址:
- www.qiyibio.com
掃一掃訪問手機商鋪

微信掃碼進入微名片
-
23
2017年
02月 -
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已經十分常見了,然而康奈爾大學食品科學家的新研究表明,其中一些的血清型——細菌種類的變化,可以產生*的影響。它可能損害你的DNA?!安皇撬械纳抽T氏菌血清型都是一樣的。”食品科學博士、作者RachelMiller說。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的統計數據,沙門氏菌每年導致約120萬非傷寒性沙門氏菌病和約450人死亡。據CDC說,沙門氏菌有2500多種血清型,但只有不到100種血清型會導致不同的食源性疾病。Miller和MartinWiedmann是食品安全方面的Gellert家【查看全文】
-
14
2017年
02月 -
含有光交聯基團的雙泛素蛋白化學全合成及不同類型雙泛素特異性結合蛋白的質譜鑒定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教授田長麟和清華大學教授劉磊合作,基于蛋白質化學全合成方法制備了不同類型的雙泛素蛋白,在特定位點引入光活化交聯基團,并成功鑒定高選擇性雙泛素結合蛋白。相關研究成果以Chemicalsynthesisofdiubiquitin-basedphotoaffinityprobesforselectivelyprofilingubiquitin-bindingpro【查看全文】
-
06
2017年
02月 -
近年來腎癌發病率上升幅度在惡性腫瘤中排名*。臨床治療表明,腎癌對放療和化療均不敏感,以VEGFR抑制劑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為代表的靶向抗腫瘤藥物是晚期腎癌的一線治療藥物。雖然FDA批準的針對腎癌治療的藥物已經多達十種,但這些藥物均對轉移性腎癌的療效十分有限,并且容易產生耐藥。因此,發現并確證治療腎癌特異性藥物作用新靶標是一項十分緊迫并意義重大的任務。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的劉江研究員早期發現,泛素連接酶E3家族成員Cul3結合底物蛋白的接頭蛋白SPOP在99%的透明細胞腎癌的腫瘤組織中過表達,而在【查看全文】
-
12
2017年
01月 -
超聲在醫學的許多領域中作為關鍵技術,包括產科、腫瘤學和心臟病學在再生醫學中的新興應用。然而,超聲的一個關鍵限制因素是靶組織相對于背景的低對比度。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Nanoscale雜志上發表論文,描述了一種新型的杯形二氧化硅納米粒子,類似于外泌體,并在再生醫學成像中對標記的干細胞有顯著的超聲阻抗不匹配現象。這些外泌體樣的二氧化硅納米粒子(ELS)是通過乳液模板和二氧化硅前體雙-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烷(bis-triethoxysilyl-ethane,BTSE)和雙-3-*氧【查看全文】
-
09
2017年
01月 -
干眼癥新藥 Seciera 在3期臨床試驗中取得進展齊一生物
近期,SunPharma宣布其干眼癥新藥Seciera在3期臨床試驗中,結果表現良好。Seciera是由OcularTechnologies所研發的,而這家公司已經成功被SunPharma所收購。因此,SunPharma享有Seciera的*開發權,SunPharma希望未來能將其推至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市場。Seciera是一款載環孢霉素納米膠束制劑,采用了AuvenTherapeutics開發的制備技術,能提高眼部組織的滲透性,從而改善眼部表面炎癥。干眼癥是目前zui為常見的眼表疾病,據估計,【查看全文】
-
05
2017年
01月 -
12月19日,學術期刊Diabete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郭非凡組的研究論文:DeletionofATF4inAgRPneuronspromotesfatlossmainlyviaincreasingenergyexpenditure。該研究發現在下丘腦特異神經元AgRP神經元中,激活轉錄因子4(ATF4)可以調節機體能量平衡和脂質代謝,為肥胖和相關代謝疾病的治療提供潛在的藥物靶點。近年來,無論在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成年人還是兒童,肥胖都廣泛流行,并與一系列代【查看全文】
-
28
2016年
12月 -
研究發現一種單一的分子蛋白可以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亨廷頓氏舞蹈癥,阿爾茨海默氏癥,肌性脊髓側索硬化癥(ALS)。這種病的根源就是大腦中蛋白的混亂,蛋白不當的積聚在神經元,zui終殺死了細胞。在的研究中,研究者們把這種蛋白質Nrf2重新聚集,并且恢復到正常水平,從而阻止其殺死細胞。研究者們對兩種帕金森患者進行試驗Nrf2:分別為蛋白質LRRK2突變細胞和α-共核蛋白;通過激活Nrf2,研究者在細胞中打開“清理機制”,清除LRRK2突變細胞和α-共核蛋白。Nrf2在整個協調著整個過程,直【查看全文】
-
26
2016年
12月 -
在癌癥治療的過程中,開發新型的腫瘤治療策略實現不僅可以消除原發腫瘤,還能抑制癌細胞轉移并且防止腫瘤復發,是科研工作者一直以來的夢想。在此,蘇州大學劉莊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癌癥免疫療法的新概念,即利用納米粒子的光熱效應消除原位腫瘤并生成“腫瘤疫苗”。具體來說,他們首先利用三種FDA批準的分子:吲哚花青綠(ICG,光熱劑)、咪喹莫特(R837,Toll樣受體7刺激劑)和聚(乳酸-乙醇酸)(PLGA)合成了PLGA-ICG-R837的納米顆粒。這種PLGA-ICG-R837顆粒注射到腫瘤部位,在近紅外【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