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現象攪動市場,2019年醫藥界走向何方?
2019-09-23來源:制藥站作者:制藥站標簽:原料藥制劑
踏入9月,2019年前三季即將畫上句號。回首前三季,醫藥市場上發生了很多大事,筆者在做盤點時列出了其中幾個具有常見性和較大影響力的現象,這些現象對企業的影響如何?2019年醫藥市場又將走向何方?筆者對此作了簡要的分析。
5大現象攪動市場,2019年醫藥界走向何方?
現象一:藥企主動降價
關鍵詞:帶量采購
今年以來,受市場和政策的壓力的影響,眾多藥企主動降價。今年4月份“4+7”帶量采購在我國11個試點城市全面啟動實施,25個藥品品種中選,中選價平均降幅達52%,最高降幅達到96%。為獲取生存空間,一些藥企相繼下調藥價。
例如,雙鷺藥業主動申請降價,一款抗腫瘤藥的價格降幅高達76%。主動降價的藥企不僅包括本土藥企,原研企業禮來、諾華等為了保市場也選擇降價。今年3月,諾華的甲磺酸伊馬替尼(100mg*60片)的價格由原來的10000元左右的中標價降到了7182元/盒。
另一方面,新版國家醫保目錄規定各省市要與其保持一致,再無省級醫保增補目錄。為了進醫保,各家藥企紛紛降低藥品價格以求進醫保。
例如,恒瑞醫藥在多地下調創新藥艾多(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的價格,每支從6800元降價到3680元,降價幅度達到45.9%。齊魯制藥的來那度胺經過多次降價已降至3980元。跨國藥企方面,羅氏于今年4月先后在遼寧和湖北主動下調雅美羅(托珠單抗注射液)的價格,從1923元/盒降到830元/盒,降幅高達56.8%。7月份,禮來在全國范圍內下調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力比泰)的價格,降幅約為30%。
業內普遍認為,未來將有大批創新藥物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同時隨著帶量采購全國擴圍的步伐加快,藥品價格下降已成大勢所趨,對于藥企而言,合理進行成本管理是挑戰。
現象二:藥品受重點監控
關鍵詞:合理用藥
為擠出藥品銷售渠道的水分,醫師的處方行為、合理用藥逐步受到重視,今年出臺的新版《藥品管理法》,讓醫師處方審核更加嚴謹。
從國家到地方合理用藥的打擊力度也在提升。7月1日,國家衛健委出臺了第一批重點監控目錄,加強重點監控藥品管理也成為今年醫藥界關注的重點工作之一。被列入重點監控目錄的藥品,面臨著嚴格監控合理用藥,其市場也將受到挑戰。
8月30日,甘肅省衛健委發布《關于不合理用藥違規行為處理情況的通報》,通報了2018年度省級公立醫院不合理用藥違規行為處理情況,其中115名醫生由于不合理用藥被處罰。
在層層監管之下,藥企面臨著如何保住市場的嚴峻考驗。同時,隨著醫保支付改革逐漸推進和完善,不合理用藥的企業將面臨更嚴重的打擊。
現象三:藥企財務處理能力受挑戰
關鍵詞:兩票制
藥企銷售費用居高問題一直存在于醫藥行業,隨著監管部門正式開展對醫藥企業財務問題的全面稽查,該問題也再次露出水面。今年6月4日,財政部開展2019年度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對隨機抽取的77戶醫藥企業于2019年6月至7月開展檢查活動。其中,醫藥企業銷售費用的真實性、合規性等成為核查的關鍵。
此次檢查的77家藥企中,包括27家A股或港股上市公司,其中財政部直接檢查的15家藥企中,包括恒瑞醫藥、復星醫藥、上海醫藥、華潤三九等5家醫藥上市公司龍頭,以及賽諾菲、施貴寶、禮來3家國際知名藥企。
業內認為,“羊毛出在羊身上”,銷售費用居高的藥企意味著產品毛利率提升難度大,在成本難以下降的情況下,一些藥企只能通過醫生的回扣、醫藥代表的提成等掩蓋。
現象四:醫藥巨頭股東陸續減持
關鍵詞:CRO
CRO被稱作藥企轉型創新過程中的“賣水者”,專門為藥企提供與藥品研發有關服務。今年以來,受醫保控費、帶量采購、藥品使用監測和臨床綜合評價等政策的影響,藥企減持熱情持續高漲,同時隨著國內藥企轉型創新加速,CRO行業需求大幅提升。
在國內支持創新藥的背景下,藥企研發投入不斷加大,業內預計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將達22%。受益于國內創新浪潮,未來3-5年國內藥企研發外包需求增速有望達30%,且訂單將集中于少數具有創新藥服務能力的CRO龍頭企業。
現象五:常用藥短缺、漲價
關鍵詞:環保趨嚴
2017年以來的環保風暴席卷整個原料藥行業,一批藥企停產、關門甚至退出市場。2019年環保趨嚴,今年1月份召開的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宣布將啟動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嚴查生態環境現場、廢氣污染等在內的8個項目。在治污成本漸高、環保整治投入不足的背景下,一些中小型的原料藥企業生存艱難,還有小部分原料藥企業受利益熏心,作出壟斷的不規范行為。
藥品是由上游的原材料經多步工藝做成原料藥,再做成制劑成品。當上游的原料藥發生壟斷時,藥品的生產供應無法保持平衡水平,且藥企的環保成本投入、人工成本不斷攀升,藥企壓力過大,很容易造成藥品短缺、價格上漲的現象。
例如,今年以來,冠心病和心絞痛患者的“救命藥”——硝酸甘油片在全國多個城市均出現了價格上漲的情況,很多患者“一藥難求”。
春節過后,北京益民藥業生產的規格為100片/瓶,價格大概在48元左右,原來價格只需10元不到;江蘇、遼寧、山東等地的硝酸甘油片陸續出現漲價、斷貨,0.5mg*100片規格的硝酸甘油片由原來的4.5元/瓶上漲至50元/瓶;廈門的患者走訪了當地多家藥店,發現買不到0.5mg*100片規格的硝酸甘油片,最后雖然買到同品種不同規格、藥片數量更少的產品,價格卻翻了四五倍;硝酸甘油片在合肥多家大藥房為無貨狀態,有貨的藥店給出的價格均不等,價格基本在45—58元之間。
受環保及工藝改造等因素影響,原本數量就稀少的原料藥生產企業受限制,關停外遷較頻繁,容易導致下游的藥品供應產業鏈出現異常,一些成品藥企業逐漸退出市場,使得藥品短缺、斷貨。業內認為,即將全面實施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或鼓勵原料藥集中生產,解決部分原料藥生產廠家少、供應短缺的問題。
- 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制藥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制藥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制藥網”。違反上 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制藥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 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