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規劃綱要不論是在優化醫療資源上還是在健全基本醫療保障上,都體現了對醫藥行業的重視。
醫藥業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行業方面的人才同樣也在積極儲備著。在26日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大良就表示,我國中醫藥高等教育的規模在不斷擴大,三級以上中醫醫療機構絕大多數為中醫藥院校的附屬醫院或教學醫院。
而在醫藥市場方面,筆者有了解到,對醫療產品的需求將保持持續增長,其動力來自人口的增長以及醫療新興市場的景氣經濟。有市場研究人員預測,到2020年,范圍內的藥品支出將從目前的9630億歐元上升到1.3萬億歐元,增長達31%。這些數據不僅表明了醫藥市場的良好態勢,還給相關企業提供了借鑒。
(多項利好加持 藥機企業該如何抓住良機?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從上述的環境來看,相關政策的利好、人才規模的壯大、市場需求的提高都為醫藥行業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石,也為制藥機械行業的前行之路點亮了明燈。那么,作為制藥機械行業中的主體,藥機企業該如何抓住這樣的利好呢?
借政策“東風” 助行業規范發展
企業的發展與國家宏觀經濟息息相關,國家政策的制定和出臺其實是一個較為復雜和長期的過程。但不管是間接與制藥機械行業相關的政策還是直接相關,藥機企業都應有敏銳的“嗅覺”來嗅出利好影響。因為對于藥機企業而言,利好政策的出臺相當于給企業提供了“東風”,讓其在良好的政策環境下發展創新。
上述規劃綱要雖然沒有明文標注與制藥機械行業相關的政策,但也間接對其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藥機企業應及時掌握該項政策的利好因素,結合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發展戰略,轉變發展方式,搶抓市場成長的機遇。
當然,也有與行業息息相關的政策規范。就拿新版GMP來說,根據規定,新建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生產企業新建(改、擴建)車間應符合新版GMP的要求?,F有藥品生產企業將給予不超過5年的過渡期,并依據產品風險程度,按類別分階段達到相關要求。該政策的實施可以大幅提高無菌制劑的生產環境、在線監測及藥品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要求。如此一來,很多藥企都需要改進生產工藝、改建車間、購置更符合新版GMP無菌生產要求的設備,這就給藥機企業提供了良機。因此,企業可以對機械產品進行升級改造,融入更多的創新技術,生產出符合新版GMP要求的機械產品,從而助推行業規范化發展。
培養行業人才 挖掘企業創新主體
都說人才可遇而不可求,不過,在制藥機械行業中,人才也可以“求”,而這個“求”需要企業有意識地去培養。前文中說過,中醫藥高等教育的規模在逐漸擴大,中醫藥的人才也在快速增長,這對于中藥機械企業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培養一個人才的成本很高,倘若想要通過低成本且快速的方式進行,企業可以選擇校企合作。這不僅是針對中藥機械企業,其他類別的藥機企業同樣適用。
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機構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技術和新成就推出,但這些科研成果往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才能轉化成經濟利益。而校企合作不僅可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還可以幫助企業挖掘創新的主體,在技術上實現突破,從而形成核心競爭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競爭,藥機企業應該多多加強與學校的合作,培養并積累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人才加上先進的技術,兩者將助力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處于地位。
(制藥機械行業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抓住市場需求 向終目標邁進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藥品的質量標準也在不斷提升。據悉,在我國制藥機械行業總產值大幅增長的同時,外資企業也將大量進入,內外資企業將形成同場競技、短兵相接的局面。但以當前的行業現狀來看,我國藥機產品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想要與外資企業抗衡,還需順應市場趨勢。
上文已提到兩個因素:政策和人才,這兩者都是藥機企業抓住市場需求的重要武器。政策提供了鎖,人才提供了鑰匙,怎么打開市場這扇大門還得看其實際操作了。筆者了解到,藥品安全問題是很多藥企關注的重點,不少藥機企業瞄準這個關鍵點開始為藥企提供符合標準的設備解決方案,幫助其降低質量風險。除此之外,市場中對具有智能自動化、節能環保特點的產品需求讓很多藥機企業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創新研發中。自主知識產權意識的增強,也讓產品逐漸成為藥機企業占據市場的法寶。
因此,想要抓住市場需求,藥機企業還應多渠道、多方式、多途徑地完善自己,不應只局限與仿制生產這個怪圈。另外,企業還應制定發展計劃,逐步從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過渡,朝著更大的目標邁進。
結語
隨著國家醫療投入地不斷加大、醫藥市場的擴容,制藥機械行業將會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逐漸成長為一個獨立的產業,并受到社會各方的重視。對藥機企業來說這也是其邁向更高臺階的良機,企業要做的就是利用好這個環境豐富充實自己,以此助力行業不斷壯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