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國民經濟。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因此,制造業發展的好,國民經濟才能加快增長,助力國家增強國力。
近年來,隨著人口紅利等因素的逐漸消失,中國制造業再一次走到轉型升級的風口,而智能制造更是被視為未來制造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和核心內容。作為制造業重要組成部分的藥機行業,在立足于智能制造趨勢之時,也需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制造業將迎來“智慧云制造”時代 “互聯網 人工智能”時代的影響下,一種名為“智慧云制造”的智能制造新業態在我國悄然誕生。
據了解,提出“智慧云制造”概念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的團隊。所謂“智慧云制造”,是指基于泛在網絡,用戶為中心,人機融合,互聯化、服務化、個性化(定制化)、柔性化的智慧制造新模式和新手段。
“智慧云制造”理論也綜合了國外發達國家制造業重大戰略的精髓,包括美國的《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制造業創新國家網絡》,以及德國的工業4.0高科技戰略計劃,等等。
可以預見,制造業將迎來“智慧云制造”時代,而未來智能制造業的競爭關鍵在于人才和技術。在參與競爭之前,我國制造業需要堅持“創新驅動”及“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發展路線,加快自主創新能力,吸納新型人才和高新技術。
美國經濟學家托馬斯·弗里德曼說過:“當世界是平的,就只有兩種國家,高創想型國家和低創想型國家。”因此,是否具有參與創新的品質,也決定著一個民族、國家的發展路徑和歷史貢獻。
智能制造趨勢下
創新為藥機行業注入新動力 藥機行業在我國制造業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近年來在政策相繼出臺和扶持下,藥機行業“如虎添翼”,發展勢頭越來越迅猛。
在智能制造的趨勢之下,藥機行業也面臨轉型升級挑戰,“機器換人”模式將逐步運用到醫藥行業中。目前我國不少藥機企業已經嘗試引入國內外先進智能技術,打造出智能包裝、智能識別色設備等,此外智能車間、智能生產線也廣泛運用到制藥行業中來。
但是在藥機市場上依舊存在散而亂的現象,魚龍混雜、仿制的設備并不罕見。業內人士表示,一般當一款設備“爆紅”市場之后,其他企業就會競相追逐,為了搶食“蛋糕”,模仿現象時有發生,設備性能與安全卻無保證,給顧客也帶來了選擇困擾和不安。
俗話說,畫人畫皮難畫心,再怎么爭相模仿,“姜還是老的辣”,只有過硬的技術才能鑄就企業的品牌形象。但在目前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藥機行業不妨靈活點做“新姜”,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樹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如此才能為市場注入新的動力,助力行業向前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