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近年來,我國干燥機設備的產銷和出口量一直以較快速度增長,但生產干燥機設備企業的盈利狀況卻不容樂觀。干燥機設備企業數量眾多、產能盲目擴張,但并未能獲得控制地位。隨著市場競爭激烈化,同時也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很多干燥設備企業開始不斷并購,為了增強企業競爭,資源重組的優勢不斷成為流行,在干燥設備行業,企業合并尤為顯著。
對于目標干燥設備企業的選擇,給我國干燥設備企業支招,收購一些國外的二三流干燥設備企業不失為一種捷徑。實際上,這種“蛇吞蛇”的論調已經被不少試水跨國經營的國內干燥設備企業采納,他們傾向于購買那些規模較小的干燥設備企業。就目前來說,營業額兩億歐元、并購額在三四千萬歐元以下的國外干燥設備企業比較適合我國干燥設備企業的并購,當然,這主要是根據干燥設備企業的不同情況來決定。
據了解,每年國外有3萬至6萬家干燥設備企業破產,這恰恰給了國外干燥設備企業機會。而不少國外律所的業務之一就是給這些干燥設備企業在搜羅買家。
干燥設備企業的頻發的并購一度讓不少國外人擔憂,但這并沒有妨礙國外繼續張開臂膀歡迎我國投資者,各地區的招商引資推介會此起彼伏。
因此,形成了一種在低附加值生產環節上惡性競爭的市場結構。面對如此強大的資本攻勢,處于困境中的國內干燥機設備企業被并購幾乎已成定局。
國內干燥機設備企業陷入困境為一直覬覦中國干燥機設備行業的跨國公司提供了擴張的機會,由于國產干燥機設備較高的性價比,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干燥機設備市場一直未能取得突破。
目前干燥機設備行業景氣周期處于底部時,并購的成本更低,更有利于外資干燥機設備企業憑借其資本優勢對國內干燥機設備企業進行收購和整合,跨國公司收購國產干燥機設備企業既可以阻止其它干燥機設備企業對其地位的挑戰,也抓緊了中國干燥機設備市場的資源。
一位干燥設備行業專家表示,較低的價格決不是收購的考量指標,獲得高新技術,以實現技術、產品和市場的優勢互補才是重要的。據了解,跨國公司在產品創新、質量可靠性以及售后服務等方面具有優勢,其產業布局的逐步展開將把行業競爭引向深入,市場銷售將進一步向大型干燥機設備企業集中,并呈現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趨勢。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干燥設備生產制造企業要不惜增加設備和技術投入,大打環保牌 ,以高質量的環保產品行業發展,將節能環保貫徹落實。有業內人士表示,今后國內干燥設備企業要加強產品創新并朝著節能降噪,提高客戶生產效率;滿足零排放等環保需求;實現大型化智能化的方向轉型。堅持走科技發展之路,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干燥設備企業才能在競爭中不被淘汰,也才能有資格在競技場中與國外先進技術P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