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微友爆料:原料藥漲了20多倍!面臨高昂的環保成本壓力,原料藥行業供給收縮,價格將持續上漲。有市場分析觀點認為,高昂的環保成本下,已停產的中小產能復產的可能性很小,原料藥供給緊張的局面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價格上漲有望持續。
原料藥(圖片來源于百度圖片)
有業內人士分析,原料藥漲價,根本原因在于成本特別是環保成本的增加。
據了解,近日,《化學合成類制藥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在浙江印發出臺,這是我國針對化學原料藥設定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標準》從造成大氣環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VOCs整治入手,將對浙江省制藥企業集聚區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制藥企業惡臭擾民和VOCs等污染物減排產生積極影響。”浙江省環保廳科技與合作處處長張福建認為,《標準》既相當于一部技術法規,又為制藥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劃定了一條不可逾越的環保“底線”。
屆時,不達標企業將面臨限產、停產整治等措施,直至企業達標排放。據悉,化學原料藥生產工藝中,產生的污染物種類多、毒性大,且具有腐蝕性、難做無害化處理處置,是環保整治的重點領域。因此,在環保投入加大背景下,化學原料藥面臨著巨大壓力,轉型升級是必然之舉。
我國是大的原料藥生產國之一,經過幾十年發展,已形成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化學原料藥行業特點包括規模大、成本低、產量高等,是醫藥產業升級的重要推力。但是目前,我國化學原料藥企業大多數是簡單的原料供應商,依靠規模和低成本贏得市場,在特色原料藥方面競爭力較弱。隨著人工成本上升、環保壓力加大,化學原料藥難以保持價格優勢,向中原料藥挺近是未來發展趨勢。
目前大型的原料藥企業基本都逐步轉型做制劑,這樣原料藥企既可以獲得未來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可以提高現在的原料藥利潤。專家表示,原料藥生產企業轉型初期好是順著原料藥產品的方向進行產業鏈延伸,即自己生產的制劑以自己生產的原料藥為主,這樣就形成了轉型成本較低的閉循環轉型路徑,同時,這種轉型路徑風險較小。當然,如果原料藥企業能自行研發、強仿或收購到“重磅炸彈”產品,或者重新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疾病分類型產品群等情況除外。
原料藥企轉型方向依托原料藥企業的實力,比如研發創新能力、資源調配能力等。轉型路徑的選擇與各個原料藥企業的資源和能力有關。研發能力強并且具有銷售能力的原料藥企業可以選擇制劑出口。
對于原料藥企業怎樣正確向制劑企業轉型?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對國內外的原料藥轉型制劑的成功案例進行分析,梳理出五套原料藥轉型制劑的模型:通過代工、合作生產的方式完成制劑生產線的建設和改造;通過并購制劑企業的方式實現向制劑轉型;通過購買制劑文號的方式完成制劑產品的積累;通過與外資藥企或國內藥企合作的方式實現轉型;先進行產業鏈延伸產品,之后逐步向方向領域擴展。
隨著醫藥領域的不斷發展,原料藥企業原有的發展方式正在不斷發生改變,之前低附加值和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營模式已經不再適合如今原料藥企業的發展。很多原料藥企已經開始從生產粗放型的低端產品向生產精細型制劑產品轉變。專家表示,原料藥企業的轉型升級,要充分考慮政策的變化和市場競爭的變化。改變生存和發展模式需要時刻緊盯市場和政策,否則就會出現被市場或者政策甩出的風險。原料藥企要隨時關注醫藥行業的變遷狀況,了解醫藥行業的調整規律,從中規避風險,獲得發展良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