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日前,江蘇江陰檢驗檢疫局受理報檢一批出口聚乙烯和聚苯乙烯混合物發泡體危包使用鑒定業務,該產品及其包裝型式為江陰地區出口。
(落實醫藥包裝標識要求 保證藥品安全流通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據了解,在現場查驗時,檢驗檢疫人員發現申報的中文品名“苯乙烯混合物發泡體”錯誤,且與英文翻譯不一致,實際應為聚乙烯和聚苯乙烯混合物發泡體,以及相對兩面印刷的危包標記尺寸太小,不滿足標記字母、數字和符號必須大于等于12mm的要求等不合格。經分析,不合格原因主要為該企業出口新品種,且使用該剛性中散容器,報檢人員不熟悉產品的成分組分,在印制標簽時沒有將關鍵要求傳達給印刷單位,而且企業只重視客戶要求的標識標簽忽視危規要求,且對危包標記大小尺寸要求沒有概念。
專家表示,產品的包裝對于產品的信息傳遞、質量安全保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錯誤的標簽、標識將會誤導市場或者消費者,造成不可忽視的后果。因此在各行各業中,按照標準進行包裝、標識,選擇正確的包裝材料非常重要。
在醫藥行業中,醫藥包裝在流通過程中起到保護藥品、方便運輸、促進銷售的作用。按規范進行醫藥包裝是保證藥品安全運輸的步,也是醫藥行業備受重視的環節。
過去,我國大多數藥品的包裝質量檔次偏低,大部分藥品包裝達不到標準。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藥品包裝材料的整體生產技術水平低、對標簽的管理和防偽、藥包材料的安全性和環保等方面。直到現在,國內很多家制藥企業出于降低成本的考慮,還在選擇價格相對便宜的白板紙作為藥盒包裝材料,這種包裝材料存在不夠環保、材料質量差等缺陷,難以保證藥品的安全性。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調查表明,我國藥品包裝材料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不高,檔次還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包裝材料的質量及包對醫藥產業的貢獻率偏低。醫藥包裝防偽技術的提高已刻不容緩。
據了解,目前自動化、智能化包裝技術、光電一體化包裝技術比重逐漸加大加大。我國已有不少包裝設備生產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包裝技術、自動化包裝生產線,打造自動完成包裝的車間,既滿足GMP標準的要求,又節省了勞動力,大大提高了包裝效率,保證藥品的安全。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近年來我國制藥行業技術和裝備水平不斷提高,醫藥包裝的要求也在不斷加大,國內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藥品政策的不斷出臺使得藥品包裝逐漸成為市場競爭的熱點之一。方便、安全、自動化高、環保將成為藥品包裝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在此背景下,包裝設備制造企業必須抓住行業的發展趨勢,落實醫藥包裝標識要求,與時俱進,才能保證產品設備在市場上不被淘汰,并得以立足生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