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數據統計,2016年醫藥行業利潤實現同比增長13.90%,達到3002億元。有關專家表示,2016年醫藥行業增長并不算太差,整個行業還是出現了一定的效益型增長,預計未來三年醫藥行業收入增長將維持在10%左右。醫藥行業增長并不算太差,這也預示著制藥機械設備行業市場前景可期,但是藥機企業能不能抓住市場先機,則需要各盡其能了。
制藥機械(圖片來源于百度圖片)
醫藥行業從數量向質量轉型
制藥機械企業應助力藥企順利轉型
隨著GDP增速放緩,醫藥業持續投入壓力加大。另外,隨著醫藥新政的相繼出臺,制藥行業在面臨淘汰賽的背后是我國對制藥行業規整的決心,制藥企業能否順利通過新版GMP認證、并且經受高頻率“飛檢”考驗,成為“抗戰勝利”的核心。為了打贏這場戰役,醫藥行業將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變。
制藥機械設備行業是以化學原料藥、藥劑、中藥飲片、中藥、中成藥專用生產設備的制造為主要業務的行業,是制藥生產的“發動機”。在這場戰役中,制藥機械設備扮演著重要角色,其質量、數量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藥品的質量,關系到制藥企業的經濟效益。
因此,當醫藥行業面臨質量的拷問時,制藥機械設備企業也必須從醫藥質量的角度出發,研發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幫助醫藥企業順利轉型。也只有這樣,制藥機械設備企業才能搶占市場先機,獲得更好的發展。正如東富龍董事長鄭效東所言,他們要做的,就是幫助這5000多家注冊在案的中國制藥企業來一場基于生產設備之上的工藝革命。
高速高精度藥機設備助力藥企提率和質量
我國人口眾多,對醫療衛生產品需求量大,這給我國醫藥市場提供了極大的容量,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我國醫藥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大型制藥企業數量也大大增加。與此同時,制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比較傾向于高速設備的使用。通過大批高速設備的使用,制藥企業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另外,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中國制造低成本優勢不再,提高產品精密度,從制造向“智造”轉變,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也成了企業發展的關鍵。在工業4.0時代,制藥業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藥企只有通過提率和質量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如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思川表示:“自動化改造項目將使工業企業的生產由人工方式升級為自動化和智能化方式,打造智慧醫藥健康產業鏈,實現醫藥行業上下游企業的協作共享、互利共贏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由于智能化升級后,整個體系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極大提升,為公司的‘創新驅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從而加速推動產品的創新升級,進一步獲得市場先機。”
據劉思川介紹,科倫制藥原來采用傳統人工檢測方式時,單線單班用工數量20人以上,工人需不斷的循環相同的檢測動作,用眼時間長,燈檢人員容易產生視覺疲勞,且產品燈檢質量控制受人員情緒影響很大,不合格品漏檢率波動較大。采用智能燈檢機設備后,單線用工數量降至3-5名,而且人員不需要再進行長時間用眼檢測,設備檢測性能穩定,產品質量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智造時代”為我國制造業帶來了“新生”,同樣制藥企業通過智能自動化升級也將實現新的突破。為推動我國制藥產業生產效率和質量得到提高,競爭力變得更強,制藥機械設備企業需要不斷驅動創新,生產更加智能高速的設備。
筆者獲悉,機器人運用于醫藥行業的大亮點是“速度”。與人類相比,機器人不僅可以執行比前者大約快三到四倍的速度,還可以在24小時工作。此外,機器人還可以達到低于一張紙厚度的精度,遠遠超過任何人類可達到的度。隨著新版GMP的推進以及各種“飛檢”的輪番轟炸,我國制藥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行業洗牌在即,其龐大的技改需求和市場容量,將為我國醫藥設備制造業帶來無限商機。面對新的市場先機,制藥機械設備企業需要大膽創新,努力提高設備工作的效率和精度,如機器人的研究生產等,以幫助藥企轉型的同時,也讓自身變得更加強大,更能順應時代潮流獲得更好的發展。
摸著石頭過河 撬開創新大門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如今我國制藥機械設備行業在技術水平、產品質量、產品品種規格等方面得到顯著提高和發展。而超臨界流體技術、超聲波技術、微波技術、膜過濾技術、微粉技術、先進的控制和檢測技術以及新材料、新工藝等的不斷推廣應用,對我國醫藥工業現代化進程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但是不得不承認,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制藥機械設備技術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需要我國制藥機械設備企業找準方法,撬開創新大門,推動制藥機械設備行業“改朝換代”。
光是仿造技術,不但不可能超越,而且在申請上也會很吃虧,在新形勢下,制藥機械設備企業要深刻認識到創新設計的價值,不斷提升創新設計能力。但是也許有企業會說,“我們也知道要創新,但是創新的途徑在哪?”對于如何創新,這則需要各個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尋找到合理的方法。
但是,企業不得不認識到,操作無人化、流水線化對制藥設備運轉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程度高的系統化制藥設備成為制藥工廠改良必須。在創新過程中,制藥機械設備企業需要緊抓這一要領,以推動行業創新發展。
筆者獲悉,東富龍在發展過程中,用“合資”打開創新大門。鄭效東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在國內的制藥企業已經很少直接買進口設備了,合資、國產的凍干機設備已經占據了國產制藥企業購買的主要市場。這些的真正開始是伴隨著中國的“合資”大潮而來的:對外資企業而言,這是用技術換取一個高速成長的市場;于本土企業,這是“偷師學藝”的好時機。通過合資,東富龍學習到了先進的自動化技術,然后通過不斷的創新,終將學習到的技術轉化成可以帶動經濟效益的生產力,實現鳳凰涅槃。
面對強勁的市場需求,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制藥機械設備企業需要不斷摸索,并且要“摸著石頭過河”,尋找到好的創新方法,以實現更大的突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