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加速工業的發展。2013年4月,德國政府正式推出“工業4.0”戰略。自此,“工業4.0”迅速成為德國的另一個標簽,并在范圍內引發新一輪的工業轉型競賽。《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該規劃提出了中國制造強國建設三個10年的“三步走”戰略,是個10年期的行動綱領。
(工業4.0時代 制藥工廠日漸邁向智能化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智能化制藥工廠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在工業4.0中,智能工廠是一大重要主題,主要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和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十三五”時期是智能制造大力發展的一個時期,也是中國制醫藥企業業走向化的關鍵時間,更是制藥業創新發展的階段。智能工廠的趨勢,以及《中國制造2025》的落實將進一步驅動制藥行業的創新發展。
近幾年,醫藥行業政策密集出臺,嚴格的質量要求和對藥價的控制倒逼醫藥企業轉型升級。對于行業未來的發展,不少人表示藥品市場的競爭將回歸價值,未來將是藥品質量的競爭。而隨著新版GMP的實施,不少醫藥企業都在生產設備上進行了更新,有些醫藥企業已著手布局智能化工廠。
筆者了解到,一旦技術平臺形成以后,醫藥企業就能夠做到生產環節智能化和規模化。如此一來,一個大的生產車間中可能并沒有幾個人,但卻能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制藥過程中人為操作帶來的誤差。智能化的設備也將用于藥物提取,并通過動態、智能的方式進行提取,從而更好地聯動和自動化生產。
有專家指出,未來的藥廠將是智能化的制藥工廠。而如何開啟制藥行業的智能制造,建設智能化的制藥工廠,將現有的制藥工廠轉變成智能化的制藥工廠,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
實現關鍵技術 避免智能化制藥工廠誤區 具體而言,智能化工廠的階層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層是以自動化及控制為主的設備層解決方案;第二層為人機界面和監控系統;第三層為生產管理解決方案。而在制藥業的智能化工廠中,筆者獲悉,應該實現八大關鍵技術。
主要包括企業物聯網;生產設備智能化、工作站化/連續生產化;機器人技術、智能傳感器技術的應用;符合制藥行業特點,滿足GMP要求的智能化管理系統;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的應用;互聯網與智能化工廠的融合;數據的安全;制藥智能化工廠的標準化。
目前,國內醫藥企業對智能化工廠還有幾個誤區。首先是柔性生產。該生產系統所要實現的目標是使生產實現大的柔性化,而自動化和信息化是實現柔性定制個性化生產的重要手段。據悉,國內的自動化項目有些號稱4.0,但對柔性制造卻沒有實現。因此,醫藥企業不應只是按照自動化集成去理解,而是要真正領會生產模式變革的意義。
其次是數據追蹤。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會產生很多數據,即所謂的大數據。醫藥企業要有利用這些數據對產品進行跟蹤的能力,以了解產品的狀態。醫藥企業不應只看技術實現的手段,不要去較真藥品包裝上的條形碼,二維碼還是其他哪個技術更先進,而更應該關注這些生產數據所支持的智能話生產的運作機制。
后是優化設計。從產品開發邏輯上講,產品設計決定了生產工藝,而生產工藝決定了生產設備。一些醫藥企業通常只關注到設備或軟件,而往往忽視了方法或工藝,更不會去在意設計以及概念。一套體系化的產品設計理念和產品開發平臺才是醫醫藥企業業成功實現工業4.0轉型基本的前提。
結語: 在工業4.0時代,智能化工廠理念已逐漸滲透到制藥行業。面對趨勢,醫藥企業應從制造向“智造”轉變,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正確理解智能化工廠的概念,避免誤區。國內制藥行業的智能制造,也要與工程系統、自動化技術、機器人、環保等相結合,從而提升我國制藥行業在的競爭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