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醫藥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14636.7億元,同比增長12.6%;利潤總額1596.3億元,同比增長15.9%。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吳湞在2017年發展中國家藥品質量管理研討班開班儀式上表示,中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第二大醫藥消費市場、大原料藥出口國。
(生物醫藥產業應將技術壁壘打造成護城河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醫藥產業利潤增長的背后,是我國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藥用品需求的擴大,以及政策頻繁出臺對醫藥制造業支持的推進。可見國內醫藥產業正迎來發展的好時機,其中生物醫藥領域的潛力尤為突出。
新藥研發有著的“雙十”定律,即一款藥的研發需花費十年時間,十億美元。由于新藥研發的研發周期長、研發費用高、風險高、存在技術壁壘,因此需要充足的時間、技術與資金支持。
專家表示,醫藥產業是一種知識密集、技術含量高、多學科高度綜合和相互滲透的新興產業,尤其是我國生物制藥技術研究起步較晚,整體基礎較為薄弱,生物制藥的產業化水平很低,與歐美、日本等國家相比落差名明顯。
為了鼓勵國內生物制藥企業的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據悉,今年下半年,我國將出臺生物醫藥“十三五”規劃。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將重點發展大疾病化學藥物、生物技術藥物、新疫苗、新型細胞治療制劑等多個創新藥物品類,同時發展生物3D打印技術等重大醫療技術。
除了對藥品研發和技術發展作出部署以外,生物醫藥“十三五”規劃還對整個產業提出新的發展目標,將進一步促進整個產業的化發展。推動我國生物醫藥企業實現藥品質量標準和體系與接軌,助力藥品加快進入市場。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下半年相關制度紅利逐步被釋放,新藥獲批有望得到顯著提速,生物醫藥企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預計2020年我國生物藥品行業市場規模將達3333億元。
在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同時,相關的制藥工藝以及制藥設備也將受到高度的重視。目前,我國已有不少具備長遠目光的制藥工藝企業以及相關的生物制藥設備企業開始搶先布局。例如,為了達到制藥車間無菌、無污染的條件,國內不少制藥企業嚴格按GMP標準生產,遵循環保理念,以新型的生物制藥系統取代傳統工藝,避免交叉污染的產生。而相關的制藥設備,如生物冷藏柜、生物安全柜、生物潔凈臺、生物罐、滅菌設備、
過濾器等,必須符合新版GMP標準和環保理念,才能保證制藥環境與過程的安全無污染,對此,不少藥機企業從環保方面著想,進一步提高設備的安全性與環保生產能力。
筆者認為,生物醫藥產業下半年迎來政策利好,部分生產企業已經“蓄勢待發”,也牽引著相關行業躍躍欲試。但我國技術壁壘問題突出是重大問題,在抓住機遇的同時,相關的設備研發生產企業必須提高制藥技術水平和制藥設備性能,而非只顧生搬硬造,或高價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將技術壁壘打造成“護城河”,助力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評論